据中华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执意挥舞关税大棒,在结束长达一年的调查后,当天决定对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太阳能制造商征收高额关税。此前,多家在美国经营的制造商指责中国公司通过东南亚国家,向美国市场“大量投放不公平的廉价商品”。报道称,去年4月,韩国韩华Qcells、美国First Solar、瑞士梅耶博格、挪威REC Silicon等七家在美国经营的太阳能制造商提交请愿书,呼吁拜登政府出手,保护他们在美国太阳能行业的数十亿美元投资。



特朗普(资料图)

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美国特朗普政府于当地时间4月21日宣布了最终决定。太阳能电池和面板产品将被征收根据原产国而定的“反补贴税”,越南为395.5%,泰国为375.2%,马来西亚为34.4%。而柬埔寨因所谓的“拒不配合调查”,其太阳能产品面临的关税竟高达3521%,堪称“天价”。部分主要制造商还面临针对特定公司的关税,像位于马来西亚的晶科能源公司需承担41.56%的关税,位于泰国的天合光能关税为375.19%,位于越南的晶澳太阳能公司可能被征收约120%的关税。不过,这一决定还需等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6月份投票,才能最终确定是否实施。

美国这一关税政策刚一出台,便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矛盾冲突明显。一部分人坚定地认为,柬、越、泰、马四国中资企业的经营行为违反了美国的相关规定,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严重破坏,支持政府的加税决策。然而,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却发出了强烈的批评声音。他们深知,这一关税政策在提高进口电池价格的同时,会大幅增加美国本土太阳能生产商的成本,损害美国太阳能生产商的利益,让美国太阳能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宣称与印度、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在贸易协议上取得进展,但最终无果,美国经济持续下滑。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期望借助关税手段来挽救美国经济,可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过是饮鸩止渴。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柬、越、泰、马四国并未屈服,而是以实际行动予以有力回应。4月21日,就在特朗普宣布加税当天,中越两国在北部湾海域开展了今年的首次联合巡逻,彰显了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共同维护地区稳定的决心。泰国女总理佩通坦则果断延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展现出强硬态度。马来西亚与中国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柬埔寨也不甘示弱,4月18日与中国发表联合声明,将铁路、商用飞机合作提上日程。

在这场关税战中,中国积极作为,展现出大国担当。一方面,中国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对话沟通,通过高层互访等形式,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中方领导人在东南亚各国应对美国关税压力时出访,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愿意与地区盟友携手共进、促进共同繁荣的决心。外访期间,双方不仅加深了政治互信,还进一步深化了中国 - 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特朗普(资料图)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部分企业选择到美国投资设厂,如阿特斯5GW组件已于2023年投产,5GW HJT电池预计今年投产,还在美国建设了储能电池工厂。不过,考虑到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更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中东、北非、欧洲等地。像钧达股份的阿曼模式就备受关注,通过构建“中国/东南亚(四国以外)/中东电池生产 + 目标市场(欧、美)组件组装”的全球供应体系,既能利用中东与北非的低关税和区位优势,又能有效规避关税风险。

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的行为,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和市场,加剧了太阳能行业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美国若继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紧密合作,相互支持,正以实际行动应对挑战,探索出一条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共同发展的新道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