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6日(星期六),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梵蒂冈,各国领导人、政要云集于此,参加这场教皇方济各的葬礼。这场由220名枢机主教、750名主教和4000多名神父共同参与的露天仪式,持续了约90分钟。
一、世界领袖的“座位外交”
据《每日邮报》称,梵蒂冈的座位安排被形容为“巨大的战略地图”,精确平衡领导人们的“存在感”与“面子问题”。
此前有传言称特朗普会被安排在第三排,但最终他和夫人梅拉尼娅却位列第一排,正对教皇的木质灵柩,与爱尔兰总统迈克尔·希金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并肩而坐。
在米莱身旁,是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及其女儿劳拉。意大利作为教皇驻地的东道主,自然在座次安排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紧随其后的是意大利总理乔治娅·梅洛尼以及其他国家元首,如阿尔巴尼亚总统贝加伊和安哥拉总统洛伦索。
这些位置看似次要,但在梵蒂冈的精心策划下,所有来宾都能感到“适当的尊重”。
英国威廉王子代表查尔斯国王出席葬礼,被安排在第二排,与德国总理朔尔茨并肩而立。至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他与妻子维多利亚以及外交大臣戴维·拉米一起,处于更靠后的席位,与卡塔尔和塞尔维亚的代表们同排。
这个安排在英国国内引发了一些不满,但梵蒂冈方面强调,座次的安排基于外交规则,优先考虑在位的君主和国家元首。
报道称,座次安排采用了法语字母顺序,而非梵蒂冈官方语言拉丁语或意大利语。这源于法国历史上在欧洲外交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美国”被列为“les États-Unis”而靠前,“德国”作为“Allemagne”也得以提前,而“英国”(Royaume-Uni)则被安排在后排。
至于乌克兰的泽连斯和夫人被安排在前排,梵蒂冈发言人马泰奥·布鲁尼回应称,“这是一个临时空出的座位。”
二、方济各的最后旅程
仪式开始后,教皇方济各的灵柩从圣彼得大教堂被抬入广场中央,十四名白手套护柩人将这具简单的木质棺材摆放在地毯上。灵柩上方放置了一本福音书,象征着方济各的一生都在为信仰与慈爱而奋斗。
整个葬礼以拉丁语圣歌开始,随后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文、葡萄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进行了祷告。
在意大利枢机主教乔瓦尼·巴蒂斯塔·雷的悼词中,方济各的慈悲精神、对和平的呼吁以及对移民和气候问题的关注被一一提及。他说道:“方济各是一位富有温暖的人,他深深理解这个时代的焦虑、痛苦与希望。”
广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25万名信徒聚集在屏幕前默默聆听。当雷枢机提到方济各“为所有人敞开教会之门”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