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杰泽罗陨石坑边缘拍摄到一块形似人类头骨的岩石,引发广泛关注。



这块岩石被命名为“头骨山”,它的外形酷似人类头颅,表面粗糙、带有凹坑,宛如被风化侵蚀的遗骸,这一发现不仅点燃了公众的想象,也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他们正通过地质分析,试图揭开这块岩石背后的火星奥秘。



可以肯定的是,“头骨山”并非真正的头骨,而是火星上常见的类视现象,即人类大脑倾向于在随机形状中识别熟悉的模式,如面孔或头颅,这块岩石由沉积砂岩构成,与火星其他岩石成分相似,《Gadgets 360》报道称,这种现象在火星并不罕见,此前毅力号还拍到过形似熊、脚印甚至工具的岩石。



科学家通过毅力号的相机和激光分析,确认“头骨山”是浮岩,即非原地形成的岩石,可能通过火山活动、陨石撞击或侵蚀从远处“搬运”至此,它的暗色调和坑纹表面暗示经历了复杂的地质过程,可能与火星早期的火山或水流活动有关。



杰泽罗陨石坑作为毅力号的探索核心区域,39亿年前曾是火星湖泊和河三角洲,富含水活动痕迹,是寻找古微生物生命的理想地点,2025年4月,NASA报告显示,毅力号在陨石坑边缘采集了多种岩石样本。



在陨石坑的底部还发现了火成岩,这表明这里曾有熔岩湖,后来被水淹没,形成浅湖和盐碱滩,后来毅力号还在岩石中发现有机化合物和“豹斑”结构,类似地球上微生物化学反应留下的痕迹。

“头骨山”虽未直接检测到生物标记,但其浮岩性质可能来自陨石坑深层,携带有早期火星环境的线索,科学家推测,如果火星曾有过生命,类似区域可能是微生物的栖息地。



至于岩石为何形似头骨,主要跟火星的环境有关,杰泽罗陨石坑经历数十亿年的风蚀、化学风化和陨石撞击,岩石被雕琢出奇特形状,砂岩的层状结构易被风化成凹凸不平的表面,暗色浮岩的坑纹可能由火山气体或水流侵蚀形成。



类似现象在火星屡见不鲜,早在2004年机遇号就拍到过“火星人脸”,后确认为风化岩丘,2019年,好奇号发现“熊脸”岩石,也归因于侵蚀,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火星上存在高级生命。

总体来看



“头骨山”是毅力号探索的又一个亮点,凸显了杰泽罗陨石坑的复杂地质,未来毅力号将继续攀登陨石坑边缘,探索更大区域,可能发现更多水岩交互证据,未来采样返回的任务如果成功,地球实验室的分析或将改写火星历史,甚至解答“火星生命”终极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