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东已正式进入汛期

今天(26日)

雨水还在继续“局部投放”

多地也开启了「倒水」模式

街坊们这两天出门记得带伞☔

暴雨天湿气重

小编在文末附4个祛湿食疗方

可收藏、分享给亲友们~

那么,这雨还要下到几时?

会影响“五一”假期吗?

此外

一号台风“蝴蝶”或将生成

具体天气如何?

一起详细了解

广东周末
将迎雷阵雨或暴雨

据@广东天气 消息

预计,27-28日

广东多(雷)阵雨

局部雨势大

其中27日午后到夜间

清远、韶关

珠江三角洲北部市县

先后转中(雷)阵雨

局部大雨暴雨

受降水影响

今天广东大部地区的地质灾害
仍有一定的发生风险

其中

广州的中北部粤西的部分地区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为3级

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户外活动避免前往

山区、地势低洼区域游玩

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

切不可放松警惕!

五一假期天气如何?

29日起转晴热局部有阵雨

那么问题来了,

五一假期天气如何?

预计4月底之前,

将有两轮降雨过程接连影响华南,

分别在今明两天(26日至27日)

下周三(30日)前后

局地或现暴雨。

目前预计五一假期天气转晴热

局部有短时阵雨

广东天气具体预报

27日,清远、韶关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市县多云间阴天转中(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其余市县多云,局部有(雷)阵雨。大部市县早晚有(轻)雾。最高气温:粤西、珠江三角洲西部、梅州市县30~33℃,其余市县27~30℃。


28日,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和粤西市县阴天到多云,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其余市县多云间阴天,有分散(雷)阵雨;大部市县早晚有(轻)雾,最高气温将介于29~33℃。

广州天气具体预报

强雷雨云团已经基本移出广州,周末两天的降水以阵雨为主,局部雨势大。出门、户外还是要做好防雨措施。前期雨量大,广州北部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小伙伴们尽量避开地质灾害风险区域。


一号台风“蝴蝶”
或于4月底到5月初生成

据实时台风路径消息

2025年的一号台风“蝴蝶”

已显现苗头

不少预报机构认为

今年首个台风“蝴蝶”

将于4月底到5月初生成

不过目前生成地

还存在较大分歧

有认为在南海生成

也有认为可能

在菲律宾东面海域生成


当前副热带高压尚未北抬

生成后的台风

可能在较低纬度就北上转向

影响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注意!
警惕地质灾害发生

目前

广东已经进入强对流多发季节

注意防范局地

雷电、短时大风和冰雹

对户外活动和作业造成的安全风险

并注意局地强降水及其导致的

城乡积涝中小河流洪水

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

次生灾害




暴雨天湿气重
用好4个祛湿食疗方

通窍祛湿:芡实辛夷粥

功效:健脾祛湿,通窍固表。

材料:芡实30克,辛夷花15克,粳米100克,盐适量。

做法:将辛夷花用纱袋包好,加适量水煮沸半小时后去渣取汁,再将淘洗干净的芡实、粳米放入药汁中,用文火熬粥,熬至米烂粥熟时,加少许盐即可食用。

用法:一周2~3次。

适宜:鼻炎、鼻窦炎患者缓解期、保健可用,3岁以上可用,蚕豆病可用。

健脾祛湿:四神汤

功效:健脾补肺,祛湿益气。

材料:鲜淮山40克(干淮山15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莲子15克(去心),陈皮6克,猪排骨150克。(1人份)

做法:

1、把所有的备料洗净;

2、猪骨剁小块,入锅焯水备用;

3、将所有备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小火煲1.5小时,加盐即可饮用。

用法:适用于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易感冒、过敏性鼻炎缓解期的朋友。一周1~2次。

儿童用法:3岁以上孩子辨证服用, 3~6岁份量应减半,2~3岁份量应减为三分之一,2岁以下不宜用;蚕豆病可用。

补肺祛湿:白桃鸡汤

功效:健脾益气,通窍止涕。

材料:五指毛桃30克、白术20克、辛夷花10克(包煎)、鸡肉200克(切片备用),清水适量。

做法:将五指毛桃、白术及鸡肉洗净下锅,文火煮四十分钟后,下辛夷花,再煮沸即可。

服法:一周2~3次。

适宜: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流清涕者。

儿童用法:2岁以上孩子辨证服用,3~6岁份量应减半, 2~3岁份量应减为三分之一,2岁以下不宜用;蚕豆病可用。

清热祛湿:清肺泻热瘦肉汤

功效:清肺泻热,疏风通窍。

材料:鹅不食草9克,野菊花6克,黄芩3克,甘草3克,猪瘦肉100克。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薄片备用。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浸泡半个小时后大火煮沸,下入瘦肉后改小火煲半小时,放盐调味,温服。

服法:一周1~2次。

适宜:热性鼻炎、鼻窦炎、急性期者可用。

儿童用法:3~6岁份量应减半,2~3岁份量应减为三分之一,2岁以下不宜用。蚕豆病可用。

记得分享给亲友们哦~

最近天气不太稳定

街坊们要及时关注最新预报信息

出门记得带伞

注意安全!


来源 | 综合中国天气网、@广东天气、@广州天气、广州日报、李云英耳鼻喉讲堂等

编辑 |晓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