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京召开,哈巴河县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实现“五连冠”。
桦林苍苍,见证拥军本色;额河悠悠,高唱爱民赞歌。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在祖国雄鸡版图最美丽的尾翎,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这片军民相依的红色沃土,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和双拥传统。
一个荣誉,镌刻鱼和水的故事;沉甸甸的奖牌,凝聚叶对根的情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是军地共同颁发的唯一国家级城市品牌,2020年以来,其已成为哈巴河县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之一。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近年来,哈巴河县始终保持党政军民血肉联系,团结奋斗,携手并进,把握新形势、探索新思路、落实新举措,有力促进县域经济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树品牌、创特色、出成效,凝聚起万众一心、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奋力谱写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新篇章。
齐抓共管 做好双拥大事
哈巴河县委、县政府及驻军部队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社会工程加以推进,构建“行业部门引领、群团组织助推、社会力量参与”的协同机制,形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工作格局,推动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部队建设深度融合,实现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互促共进。
特别是2020年以来,哈巴河县不断加强国防、边境一体化防控和部队建设,立足县域优势、地理条件,大力发展“五大产业”,不断促进军地兵地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宜居宜业、幸福生活的融情绿城。先后获得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绿化模范县、国家双拥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
支持国防下真功,关爱军属动真情。哈巴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涉军五优先、拥军五必须”工作原则,有力确保双拥政策法规全面落实,各类“军”字头安置任务圆满完成。2020年以来,为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400余万元,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500余万元,走访慰问一线任务官兵家庭、军人家属、困难退役军人、军烈属等优抚对象1200余人次,为驻军部队900余名返乡退役老兵赠送“哈巴河礼物”,用心用情做好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不断提高官兵和退役士兵保障水平。
全县各乡镇、机关企事业125个单位始终坚持与驻军各部队及基层连队(哨卡)结对共建、共享互促,建立起鱼水相依、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
该县和驻军部队始终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和双拥宣传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做到“五个融入”,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体系,使双拥光荣传统深入人心。
在哈巴河县,双拥是一种习惯。该县先后成立爱国拥军志愿服务站6个,创建“拥军门店”85个、“拥军企业”26个、“拥军宾馆”10个,构建多行业多领域公共优待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军人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先后挖掘整理出“上世纪50年代转业退役军人张书海带领牧民开渠引水、开荒种地,并将骨灰撒在这方热土的感人故事”等爱国拥军戍边故事20余个,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行业商会、耀桦书画艺术营等拥军志愿小分队先后创作《放歌新时代》《军魂永闪烁》等红色作品30余部。
全面整合多元资源,哈巴河县先后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奋斗新时代”“我是一个兵”戍边体验、“我和哨卡留个影”“曼行国道219”等活动,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频道完成全疆首个双拥模范县《谁是终极英雄》拍摄,深入推进军地、兵地融合发展。部队“史馆”、双拥公园、兵团第十师185团“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等国防教育基地纳入县委党校教学体系。
全城大爱 共叙鱼水深情
部队需求在哪里,服务保障就到哪里。该县紧盯部队的“前沿、前线、前哨”、军人的“后路、后代、后院”,不断完善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提升军供应急机动保障能力,帮助官兵解除后顾之忧。
2020年以来,完成边防设施一体建设,全面提升一体化巡边固防管控能力。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新建训练馆、维修营房,新建人武部体育馆、民兵训练基地等全面提升练兵备战能力。组织开展“法律讲堂进军营”“文化体育进军营”等活动50余场次,不断丰富军营文化生活。
认真贯彻落实随军家属安置,军人子女就近入学、调动转学、参加中高考优待等政策,适时为未就业军属推荐就业岗位。2020年以来,为11名退役军人创业者落实贴息贷款政策,69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及军属就业招聘会11场次,30余人实现就业。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2020年以来,连续3年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师生开展“崇军尚武·爱我中华——新春祝福·送边防官兵”主题实践活动,为一线官兵送去价值20余万元的新春礼包;走访慰问一线官兵家庭,送去价值2.1万元慰问品。2020年以来,坚持选派骨干教师为驻地部队军校统考士兵补习文化课,让18名官兵圆军校梦。
双向奔赴 同奏双拥强音
“驻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造一方幸福”。多年来,驻军部队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与驻地党组织建立了共建关系,军民携手开展义诊送医、国防教育等工作,让共建活动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驻军部队牢记宗旨使命,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积极参与哈巴河县经济社会建设,承担抢险救灾、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等重大任务,充分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0年以来,驻军部队植树造林30余万棵,修建简易公路50余公里,支持乡村振兴建设累计投入200余万元,投入30余万元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选派优秀大学生军官为牧民孩子辅导课业,每月组织开展政策宣传、电影观赏和送医送药等活动。实施“春蕾蓝天计划”项目,为2所中心小学购置20余万元办公设备。
2020年以来,官兵利用边防执勤、助民劳动等时机,发放宣传单1.2万余份,受教育群众2.6万余名。哈巴河县人武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打造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为3000余名中学生、2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军训。同时,为发挥军地、兵地资源,借助军垦戍边白沙湖、喀纳斯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效应,讲好“西北第一连”“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姜居列克“红色石碑”以及阿舍勒铜矿、康元沙棘等拥军企业故事,全力打响“哈巴河爱国拥军戍边红色研学游”品牌。2020年以来,驻军部队接待驻地机关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学校师生等开展国防教育8000余人次。
哈巴河县始终把军民共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双拥共建、民族团结、文明单位创建紧密结合,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三大支柱。目前,全县已建有国防教育基地7个,双拥史馆1个,双拥公园1个,双拥橱窗、大型宣传牌20余处,军民共建对子68个,建成共建街7条、爱民路3条、共建林11处、共建渠7条、双拥市场2个,设置“军人优先”窗口20处。全县共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国家级文明校园2个、国家级文明村镇2个;有自治区文明单位23个、文明村镇8个。富有成效的双拥工作为哈巴河县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各族群众铺就了安居乐业的幸福之路,为驻地部队戍边卫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鱼水欢歌赞盛世,双拥花开别样红。伴随着新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承载着广大军民的美好愿望,哈巴河县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在砥砺中前行、在实干中奋进,用崭新的面貌绘就双拥新画卷。
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常轶茹
实习记者:王景鸿
图由哈巴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