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将召开庆祝大会,隆重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表彰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我市共7人获评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分别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特级技能师邓元山,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文照辉,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航发集团专职总师李概奇,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水电施工员刘赐,株洲市第二中学教师李惠,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石天宝。


今天下午,市委书记曹慧泉会见拟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向他们表示慰问和感谢,送上节日祝福。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特级技师易冉,市领导何恩广、刘亚亮、李余粮参加会见。

李东林同志简要事迹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保障高端装备自主可控。带领团队攻克功率半导体技术,为高端装备装上“中国芯”。自主永磁牵引、无线重联等技术国际领先,支撑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绿色智能发展。主持的基于虚拟轨道的自主智能列车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核心参与研制全电驱动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关键装备,助力冶金、矿山等行业国产化替代,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4项,牵头19项。坚持培育新产业,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带领团队参与复兴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等重大工程,推动风光储氢、汽车电驱等产业发展,其中多个产业纳入国资委“焕新行动”和“启航行动”专项行动名单。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央企业责任担当。带领公司稳健发展,“十四五”期间营业收入年均涨幅超20%,2024年突破600亿元,近三年创造利税超200亿元。作为产业链会长单位和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他还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公司荣获多项改革标杆荣誉。

邓元山同志简要事迹

无惧挑战,刀尖舞者攻难关。经常加工精度0.002mm以内的零件,攻克10多项航空发动机关键加工技术和40余个复杂零件加工难题,多项技术达到行业先进。近3年参与3项国家级课题,获集团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质量奖3项。

勇担使命,全能战士闯新路。能熟练驾驭7种系统40余台各类数控机床,是现场“活指南”。自创五轴数控机床精度检测和调整方法,攻克13项调试应用难题,提出62项改进,开发定向精度检测试件和检测调试新技术,为高精零件加工开辟新道路。带队成功建设国内首条航空发动机机匣数字化智能产线,使铝镁机匣加工效率提升3倍,合格率达到100%,年节约成本459万,项目高分通过工信部验收,有力推动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向前发展。

倾囊相授,工业庖丁育精英。无私分享个人所学,被称为“没有绝活的大师”。率团队研发25项加工技巧,申报专利26项,降本近6000万元,培养技师以上28人、省市级劳模7人。个人在期刊发表6篇论文,获4项专利,带徒37名,任4所职院2家企业指导专家,近3年指导5人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冠军。

文照辉同志简要事迹

勇于攻关,破解专业最新难题。开展的攻关项目获奖96项,获授权专利5项,出版技能专著4本,主编的专著获湖南省总工会“十大劳模工匠技能专著”,解决质量攻关18次,获国家级“专业级”奖1次,主持中车科技项目3次,发表论文15篇,推广先进操作法12项,累计为公司节约近3600万元。传艺带徒,以己之长报效企业。带徒14名,培养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各1人,高级技师6人,担任国家级竞赛裁判员3次,指导徒弟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创新大赛职工组一等奖,被授予优秀教练员;指导公司选手获国家一类竞赛二等奖,被湖南省总工会授予“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优秀师徒”。产教融合,助力职教高效发展。先后被湖南工匠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工业学院聘为导师,配合完成国家级培训3次,完成授课1022课时,参与省级课题4次,指导学生获省级奖励2次,参与市级劳模工匠宣讲9场,带领工作室连续四年获评为株洲市优秀工作室。

李概奇同志简要事迹

勇担重任,创新超越。带领AES100发动机研制团队经过八年不懈努力,打破国外垄断和封锁,攻克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自主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型自主创新的民用涡轴发动机,实现了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产品从无到有、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性突破,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低空经济、支撑通航产业发展意义重大。“AES100发动机获颁型号合格证”入选2024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治学严谨,热心育人。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青年人才,为促进航空发动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发动机战略人才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以“玉龙”发动机、AES100发动机为代表的国家多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多次立功受奖,获得省部级和集团级以上荣誉30余项,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惠同志简要事迹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开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她任卓越班班主任、竞赛总教练,结合AI技术与株洲工业产业特色,致力于大学与中学物理衔接教育研究,教育学生科研报国。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全国金牌3枚、银牌5枚,37人获省一等奖,创造了株洲教育五项新纪录—第一次有学生考入省队、获全国金银牌、入选国家集训队、高二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保送清华大学。她培育了100多名拔尖创新人才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习和研究。坚持勤学笃行躬耕,结出教育教学累累硕果。从教21年,参编高中、大学教材各1本,发表论文16篇(核心期刊4篇),获市级一等奖以上教学竞赛12次,其中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坚守初心使命,彰显人民教师大爱情怀。主动请缨赴湘西自治州矮寨中学支教一年,为偏远山区孩子点燃创造星河。支教期间,也没落下株洲市二中的教学任务,线上教学和线下辅导相结合,几乎每周往返相隔几百公里的湘西、株洲两地,给学生现场答疑解惑,彰显了人民教师大爱情怀。

石天宝同志简要事迹

创新农业“芯片”,服务国家战略。深耕水稻科研35载,常年往返湘琼两地“一年时间干两年工作”,在家与试验地之间骑行1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3圈,天天一身汗、年年两脚泥是他的“画像”。主持和参与19项国省课题项目,筛选参试材料11万份,培育国省审定品种15个,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省奖励5个。“拾S”颠覆“高产和抗逆存在拮抗”的业内认识,实现既抵御高低温胁迫又高产的重大突破。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的“株1S”系列组合累计推广3.26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93.32亿元。创制低镉水稻基因突变体,成为解决湖南“镉大米”问题的重要种源,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广科学技术,支撑乡村振兴。厚植为民情怀,创办水稻示范样板近100万亩,培训农民8万余人,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0余个(项),赋能农业增产增效,为罗霄山片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刘赐同志简要事迹

坚持以技能立身。他从学徒做起,坚持以技能立身,边工作边学习、精进技能,一步步从水电工的“小白”成长为水电的行家里手,被称为“水电医生”和“水电专家”,只要是水电方面的问题,他都能解决,得到项目部和建设方的高度评价,他成为公司的“明星水电工”,他干的工程成了免检产品。坚持以业绩说话。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突出的业绩,赢得广泛赞誉。多次通过工序优化、设计优化,为项目工期缩短工期,陶子湖项目缩短了30天,贵阳项目缩短了22天等等,创效达300多万。他通过对各种工艺、工具等进行革新和改造30余次,创效130多万。他本人获得企业级工法5项、部级工法2项、新型专利1项。坚持以企业为家。15年里,他以企为家,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工作,克服家庭困难,把对企业的热爱与责任融入其中。用行动诠释着以企为家的坚守与担当,成为公司的“放心”品牌。他参建的项目,多次荣获“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湖南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年度项目考评优良工地”等。

记者丨冯源 陈严

编辑丨喻颖

审核丨林鑫 彭建南 刘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