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长玉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文约3500,预计7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追热点仿佛是出版从业者的宿命。想要在热点温度还未褪去时快速出版图书,十分考验团队的默契和工作效率。《一本书读懂DeepSeek》的出版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示范。编辑敏锐捕捉热点,迅速策划选题;编创团队高效协同,精心打磨书稿;营销工作提前启动,全员投入,助力图书破圈……其中,“出版工作前置”是保证图书“踩”着热点上市的重要工作方法,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该方法在出版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年初至今最火的科技主题莫过于DeepSeek了,在图书出版领域同样如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简称“中科社”)技术经济分社凭借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持续深耕,迅速推出了《一本书读懂DeepSeek》《DeepSeek创新与大模型时代》《DeepSeek文案变现》《DeepSeek创作红利》等多本从不同角度讲解DeepSeek的主题图书,其中《一本书读懂DeepSeek》的出版颇具代表性。

本书的顺利出版源于我们团队对前沿科技浪潮的敏锐捕捉,也是我们与作者团队深度协作、追求品质的结晶。从选题定位到内容打磨,从编印流程与精准营销的协同推进,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团队的心血。本文是我对这本书出版过程的复盘。


《一本书读懂DeepSeek》

作者:田远、来立力、刘国勇、王嘉璇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科书院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以读者为中心:从热门赛道中找到独特定位

年初,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推出的DeepSeek-R1模型由于性能突出、性价比高,迅速火遍全球,我意识到这一技术突破将会加速AI赋能千行百业的进程,并具有很好的出版潜力。然而,第一时间互联网上已有大量讲解DeepSeek的基础内容,为了追热点迅速攒出一本书的价值并不大,如何让图书能够满足读者的真实需求,成为策划初期的关键问题。

在深入体验DeepSeek后,我发现它的使用虽然简单易上手,但是与不同AI工具相结合,创建AI工作流为各个领域赋能才能更大地发挥它的作用。于是,我形成了初步的策划思路:以“全面掌握、零基础入手”为切入点,聚焦DeepSeek在办公效率、创意设计和编程辅助等不同领域的实战应用,图书应避免泛泛而谈,强调“上手即用”的实用价值。

选题确定后,我联系了老朋友,也是长期致力于新科技科普的作者团队a15a,我们之前合作了《一本书读懂AIGC提示词》《一本书读懂AI绘画》等多部图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与作者充分沟通论证后,我们一拍即合。

在多次头脑风暴后,我们决定将本书定位为“AI时代的个人竞争力指南”,不仅帮助读者掌握DeepSeek,更启发他们在工作与创作中拥抱AI变革,灵活应用AI工具。我们也迅速确定了书稿基础框架和具体的写作小组成员人选,他们分别是高校新科技领域的一线教师和AI培训领域的资深教练,对内容和读者需求有独到的见解,作者对我的基础想法提出了非常多的补充和完善。这是我理想的作者组合,专业作者的大力支持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多的期待。

用心打磨:团队高效协同,出版工作前置

靠谱高效的作者团队是基础。我们组建的作者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写作框架确定后,四位作者分工明确,各自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部分,然后交叉检阅,统筹修改完善。

这本书最终成稿共有10个章节,除了基础讲解之外,还详细展示了如何把DeepSeek与Kimi、即梦、可灵、Midjourney、剪映、Cursor、Windsurf等工具进行结合,辅助读者进行办公、写作、AI视频创作、AI绘画、AI编程等综合应用,摒弃了纯技术和纯概念的叙述方式,而是运用大量案例,手把手教学。


部分章节目录

作者完稿后,DeepSeek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我们都希望尽快将图书推向市场,于是在共享文档上展开了没日没夜的协同工作。受图书版面的限制,我们删除了大量完整的界面截图,只保留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关键操作步骤,而且去掉了同质化的案例讲解,对内容不断“脱水”,力求呈现给读者的是体系完整的“干货”。我一边进行预审工作,提出修改建议,作者一边同步修改完善书稿内容,如此进行了数轮后,内容终于达到了可以呈现给读者的程度。

专业高效的出版团队支撑是保障。在选题申报阶段,从分社到总社,领导们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这本书申请了社内出版流程“绿色通道”,从编辑稿件到审批流程,都协同快速,高效率地完成了本次出版任务。

本书的设计在突出图书特色的同时,也参考了作者之前同类作品的设计,与之组套,最终在多个设计方案中选择了具有科技感的国宝大熊猫作为主视觉图案,表达我们对以DeeSeek为代表的国产人工智能产品的敬意与喜爱。从环保角度出发,本书内文选用80克纯质纸,既保证了读者阅读的舒适性,又提升了图书的耐用性。


作者已出版的其他作品

出版工作前置是我特别想分享的一个工作方法,在作者交稿后,我们就为这本书制定了详细的图书出版节点时间表,根据目标入库时间来倒推各个流程时间节点。在初审过程中就同步在做封面设计、确认推荐专家、与作者制定好初步的营销方案等工作,这些工作耗时较长,早做以至于不影响后面的出版进度;在图书进行复审时,我们就已经预约好了校对、质检老师的时间,并和印厂老师同步了下印信息。面对紧张的印刷周期,印厂加班加点,与编辑团队无缝对接,确保成品如期交付。

营销破圈:让好内容找到对的人

本书营销工作启动得极早,早在内容创作阶段便已全面开展。秉持着 “全员营销” 这一先进理念,由策划编辑勇挑牵头重担,营销编辑、作者以及社销售中心紧密配合,多方联动,全力支持。在充分参考《第一性原理:21堂科学通识课》《重塑杏仁核》《AIGC+机器人》等同类畅销书籍成功打法的基础上,我们在新书上市前就积极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其中涵盖作者私域社群、主流电商平台,以及极具影响力的新媒体达人等,为图书上市后的火爆销售奠定坚实基础。

这本书的营销工作在创作阶段就已先行布局。我们积极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权威人士助力,包括北京大学的张世琨教授,其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本书做了精彩点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凭借其在行业前沿的敏锐洞察,为本书撰写了极具价值的推荐语;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雷德明,对本书给予了充分肯定;甲子光年智库院长宋涛,从产业研究的独特视角为本书撰写了精彩的推荐语;生财有术社群创始人亦仁,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本书作序推荐。这些学术界、产业界专家的支持,提升了本书的权威性与吸引力。

图书出版后,我们迅速展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推广举措。邀请了一批活跃在自媒体平台的知名博主,为他们寄去样书,并详细沟通书籍亮点,与他们沟通定制生动有趣的短视频脚本。博主们围绕书中核心观点与精彩案例,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风格进行讲解推荐。

在小红书这一以“种草”著称的平台上,博主们通过精美的图文与视频,将书籍中的实用知识巧妙融入生活场景,吸引读者关注;在视频号与抖音短视频平台,通过富有创意的视频宣发,进一步扩大书籍的传播范围。同时,我们在微博发起话题讨论,精心设置与书籍内容相关的趣味问答、抽奖活动,借助微博强大的话题热度,成功提升书籍的曝光度。

此外,作者团队积极拓展教育资源,将这本书作为AI通识课和AIGC应用与实践课的推荐书目引入大学课堂,旨在助力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AIGC工具;同时开设涵盖线上与线下形式的课程及讲座,致力于推动AIGC技术的普及,使更多群体能够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

线上直播方面,我们精心安排了多场主题各异的直播活动。诸如 “科技变革下的生活新貌”“从书中看AI发展趋势” 等,邀请资深主播带领读者深入解读书中重点,在直播过程中实时与观众互动答疑,解答读者对书籍内容的疑惑,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与当当、京东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到网站的首页推荐位,设置限时折扣,充分利用平台大数据将图书信息精准推送给潜在读者,有效提高了图书的销量。

线下与各地大型书店积极协商,在书店的显眼位置设立主题陈列专区,通过巧妙的陈列设计,营造出沉浸式阅读氛围,吸引进店读者的目光。举办线下读书分享会,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参与,从专业视角剖析书籍内容,与读者深入交流,不仅增强了读者对书籍的理解与认同感,还促进了读者之间的思想碰撞。

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展会、AI行业峰会,精心设置展位展示图书,借助这些专业平台,向更广泛的受众展示书籍的魅力。

整个营销团队始终以读者为中心,全力以赴致力于让更多人感受到书籍的独特价值,全方位推动图书销售迈向新高度。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4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去年你挣了多少钱?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