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这股“全球出海流”,竟然不声不响地把地球围了一圈。银行柜员是他们,科技高管是他们,政坛领袖也是他们。

一年250万人往外走,走得那么快,留下的不是脚印,是脚本。在加拿大,他们成了“印拿大”;在新加坡,占了7%人口,却把总统宝座坐稳了。

他们的到来不只是打工那么简单,从投票、从政,到建学校、包社区,最后堂而皇之成了“本地族群”。这局走到这儿,接下来的牌就有意思了。



他们不移民,是在复制一个“微型印度”

要论全球哪国人民最擅长“走出去”,印度人说第一,没人敢抢第二。仅2022年,印度移民人数就达到250万,连年高居世界第一。

而且,这250万人一点儿都不散兵游勇,他们在进行着一种其他族群很难想象的系统化转移。

不要指望他们去了就“消失”在本地文化里,现实中的印度裔会“连根带群”地建立社区,办学校,开报纸,架神庙,组织投票站,构建出了一个个“微型印度”。



根据印度官方数据,全球共有3540万印度裔居民常住海外,其中1955万已入籍所在国,1585万仍保留印度国籍。

这些人去了哪?美国最多,540万,占全美人口1.6%;加拿大160万,占4.3%;澳大利亚也有78万,已经超过华人成为第二大少数族裔。

不同于以往“靠劳力吃饭”的移民,如今的印度裔多为高学历、高技能的“系统型人才”。在美国,74%的H-1B签证由印度人获得,79%印度移民拥有大学学历以上。

在硅谷,1/3工程师是印度裔,科技巨头CEO里,谷歌、微软、Adobe、IBM、推特一大半是印度人。这些头部的存在,反向增强了印度裔新移民的“精英形象”。



可形象背后是结构。他们在加拿大建立“旁遮普议会”讨论政治议题,在新加坡设有“泰米尔社群基金会”,在澳洲掌控医疗体系50%以上药品分销权。

不是抢地盘,而是搭建系统。这些系统不是为本地服务,而是为本族群提供语言、信仰、投票、就医、教育一体化生态。它不是移民,是迁徙+建制。

于是,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了一个现象——印度裔不多,却无处不在;数量不算主流,却主导了资源。

选票连着利益,印度口音进了各国政府

如果说第一波印裔移民是为了吃饭,那现在的印裔是为了选票。选的是国会席位,票的是结构利益。

2022年,英国诞生首位印裔首相——里希·苏纳克。这位前财政大臣出身印度裔家庭,是排灯节当天“入主唐宁街”。那一刻,全球印裔社群欢呼雀跃:轮到我们说话了。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科斯塔,圭亚那总统伊尔法恩,全是印度裔。更不用说前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一个有泰米尔血统的女性,直接站在了白宫边上。



在美国国会,印度裔形成了“萨莫萨党团”,这不是美食协会,是一个政治联盟。从参议员帕特尔到众议员罗哈纳,他们用“印度裔选区”凝聚选民,用“民族身份”影响政策。

2021年,加拿大大选,49名印裔候选人出战,17人当选。印裔政党、社区中心、信仰组织在投票日统一行动,选民组织度极高。

这些议员不只是做选民代表,更以“印裔”自居,推动本国对印政策。2022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取消对印度某型军用系统出口限制,提出者正是印裔议员罗哈纳。

在澳大利亚、英国,印裔议员频频出现在印方活动现场,从“不涉外交”变成“替印度讲话”。



这些现象背后,是一个现实逻辑:印度裔社群在西方国家已形成集聚区、组织网、舆论场、票仓带,是不可忽视的“系统性族群”——掌控人、资源、组织与信息。

这是在代议政治之外的产物,是印裔社群系统化运作的必然结果。他们不是融入政体,而是影响政体,改变政体。

到底是谁的印度裔?看似公民,其实还是祖国人的远端手臂

在国际关系里,种族社群的背后往往是国家力量的映射。印度深知这一点,也在最大化运用“印裔网络”。

印度政府每年1月9日设立“海外印度人节”,印度外交部下设“海外事务部”,专管海外侨民、投资与政策联系。

海外印度人不仅是“亲戚”,还是战略资源。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印裔议员在印方对话中担任“非正式发言人”。他们游说、表态、推动立法,为印外交开辟“本土路径”。



但也因此带来风险。202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指责印度政府“涉入”温哥华锡克教分子遭暗杀事件,印加外交关系骤冷。

事件关键就在于加拿大锡克裔政客的两面性:对内代表“加裔少数族群”,对外却公开参与印度旁遮普独立诉求,造成印方强烈不满。

印裔社群因此成为双刃剑。一方面,他们增强了印度的全球话语权;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成为引爆外交冲突的“隐性变量”。

在毛里求斯、斐济、圭亚那等小国,印裔长期主导政坛,导致土著族群不满。政治冲突中,“印裔=印度势力”的说法屡被引用,甚至引发暴力冲突。



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重塑主流文化标准。在加拿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学校加入印地语课,在澳大利亚,南亚节日逐年成为州级节假日。文化输出,正在政权支持下展开“边界软化”。

此外,印度人的增加让一些国家原本良好的环境开始变得糟糕起来,随地扔垃圾甚至于大小便,让本国军民苦不堪言。比如,加拿大已经被人戏称为“印拿大”了。

当印裔不再只是“来自印度的人”,而成为结构化系统、政治投票主体、文化输出核心,其身份边界就已模糊。他们是“印度移民”?还是“印度战略”另一种表达?谁能说得清。

参考资料:

一年移民250万全球之最,印度人正在“占领”世界.澎湃新闻.2024-12-05

印度裔为何在多国政坛脱颖而出?这个原因让人深思.环球时报.2022-10-31

印度人正在“统治”世界?但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澎湃新闻.2023-09-0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