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在20分钟内摧毁美军所有航母!"这句话不是中国网友的调侃,而是美国现任国防部长劳埃德·赫格塞斯亲口说出的"震撼宣言"。

4月24日,当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被问及对此言论的看法时,那句"希望美方不要有受迫害妄想症"的回应,瞬间点燃了全球军事观察家的热议。

细究这个爆炸性言论的来龙去脉,事情要追溯到去年11月。当时还是候任防长的赫格塞斯在接受《防务新闻》专访时,突然抛出一组惊悚数据:"如果中国的15枚高超音速导弹可以在冲突的前20分钟内摧毁我们的10艘航母,那会是什么样子?"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补充的细节:"我们在五角大楼进行的每一场战争兵推中都输给了中国。"

一、从"无敌神话"到"移动棺材",中国如何打造"航母杀手锏"

曾几何时,美国航母是无可争议的海上霸主。二战期间,太平洋上的航母对决决定了战争走向;冷战时期,美国凭借11艘超级航母构建起全球打击体系。1996年台海危机时,"独立号"和"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逼近中国沿海,那种战略威慑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但历史的天平正在倾斜。五角大楼2023年《中国军力报告》显示,解放军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完善的反航母作战体系:东风-21D(射程1500公里);东风-26(射程4000公里);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5马赫);鹰击-18/21系列反舰导弹;轰-6N空射弹道导弹。

军事专家李杰透露:"这套体系的可怕之处在于多维度、多波次的饱和攻击能力。当东风-17以'水漂弹道'突破拦截,配合鹰击-21的俯冲攻击,现有舰载防御系统根本无力招架。"

在最近的中国海军节开放日上,官方展板对鹰击-18A的介绍引发专业军迷热议。这款采用垂直发射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专门针对"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设计,其"很高的突防概率和命中率"的表述,暗示着美军宙斯盾系统已非铜墙铁壁。

但真正的"大杀器"是东风-26。这款射程覆盖关岛的导弹采用"钱学森弹道",再入大气层时能进行蛇形机动。美国海军研究所报告显示,其末端速度高达18马赫,从发射到命中4000公里外目标仅需12分钟。

更令西方震惊的是2021年8月的"南海试射"。当时中国从不同方位向移动靶船齐射多枚导弹,形成"天罗地网"式打击。前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承认:"这种协同打击模式,理论上可以瘫痪整个航母战斗群。"


二、美国的挣扎,从"分布式作战"到"无人机蜂群"

面对中国构筑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五角大楼近年提出"分布式作战"概念,试图将大型舰艇分散部署。

但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赵小卓指出:"在西太平洋特定地理环境下,美军舰艇的机动空间极为有限。"

赫格塞斯抱怨的武器采购拖延问题确实触目惊心: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项目下马;"标准-6"拦截弹量产延迟;新一代航母电磁弹射故障频发。

相比之下,中国在2022年就部署了至少300枚高超音速导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承认:"中国反舰导弹的年产量已超美国十年储备总量。"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到2030年,西太平洋将形成2000公里范围的'航母禁区'。"这意味着美国航母必须退至关岛以东才能确保安全,其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将无法覆盖台海等热点区域。

但中国的战略远不止于此。随着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突破,配合歼-35隐身舰载机和空警-600预警机,解放军正在构建"以陆制海"与"以海制海"相结合的新型海权体系。

正如军事专家罗援所言:"未来战争是体系对抗,单独谈论航母或导弹都已过时。"

三、新海权时代:实力才是最好的"清醒剂"

回看赫格塞斯的"20分钟"言论,其价值不在于数字是否精确,而折射出美国战略界的集体焦虑。


当五角大楼连续18次兵推都败给"中国剧本"时,那种"航母神话"崩塌的震撼,比任何宣传都更具说服力。

但张晓刚发言人的回应也意味深长。中国发展防御性武器从来不是为了"摧毁谁",而是要打破某些国家"航母开到谁家门口谁就必须屈服"的霸权逻辑。

当美国抱怨"中国武器太先进"时,或许更该反思:为什么自己的航母总想着到别人家门口耀武扬威?

在这个百年变局的关键时刻,西太平洋正在上演一出"矛与盾"的世纪博弈。

而历史终将证明:真正维护和平的,从来不是坚船利炮的威慑,而是相互尊重的智慧。当美国学会用平等眼光看待中国时,所谓的"20分钟恐慌症",自然就会不药而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