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悄悄爬上孩子的画板,那幅用蜡笔胡乱涂抹的“全家福”,或许在成年人眼里只是斑斓的色块,但在孩子眼中,却是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



当我们蹲下身来,用平等的目光注视这些稚嫩的创作时,或许会突然懂得:赞美不是技巧,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生命对话。

1、赞美是照见孩子光芒的镜子

心理学中有一个“镜像效应”: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最初都源于重要他人的目光。

作家三毛曾在《一生的战役》里写道:“这一生,丈夫欣赏我,朋友欣赏我,手足欣赏我,都解不开我心里那个死结,因为我父亲……你从没有肯定过我。”直到三毛用稿费给父亲买衬衫,父亲才留下那张改变她一生的纸条:“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这张迟到的肯定,让三毛在异国他乡的雨夜里泪流满面。

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这样的“死结”,他们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需要一双能发现珍珠的眼睛。

真正的赞美要像春雨般及时,又像显微镜般具体。



当孩子把卷子递给你时,别只说“真聪明”,试试说:“这道几何题用了三种解法,你思考的样子像个小数学家。”

当孩子画了朵歪歪扭扭的向日葵,不妨夸:“这花瓣的颜色渐变好特别,你调色时是不是在和阳光玩游戏?”

具体的赞美是魔法镜,让孩子在镜中看见自己发光的灵魂。

2、赞美是托住孩子跌落的网

人生不是永远向上的电梯,更多时候像攀岩墙,孩子总会遇到抓不住支点的时刻。

这时候,父母的赞美就是那张兜住坠落的安全网,让孩子知道:即使跌倒,依然被爱着。

谷爱凌在纪录片里讲过一个细节:13岁参加成人组比赛,她在第二跳重重摔在雪堆里。当她垂头丧气走向场边时,母亲没有说教技术动作,而是张开双臂说:“我为你勇敢挑战高难度而骄傲。”

这句赞美像雪地里的炭火,让谷爱凌迅速调整状态,在第三跳完美完成动作。

真正的赞美不回避失败,而是把挫折变成勋章。

邻居家男孩浩浩期中考砸了,父亲没有盯着分数,而是指着作文批注说:“老师给你写了三个‘观察细致’,上次去动物园你盯着火烈鸟看了半小时,原来都记在这里了。”



这句话像支魔法棒,把沮丧的男孩变成雀跃的小鸟。

当赞美成为肌肉记忆,我们就能在孩子每个踉跄的瞬间,准确抛出救生索。

3、赞美是点亮孩子生命的火种

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火种,父母的赞美就是那阵唤醒火焰的风。当火种被看见、被呵护,终将燃成照亮世界的篝火。

周深在《歌手》舞台讲过改变命运的故事:中学时因变声期嗓音独特被嘲笑,音乐老师却对他说:“你的声音是上帝亲吻过的礼物。”这句赞美像暗夜里的灯塔,让自卑的少年在音乐海洋里找到方向。

多年后,当周深用空灵嗓音征服听众时,我们终于懂得:真正的赞美能改写生命轨迹。

但赞美不是廉价的糖果,要避免掉入“你真棒”的陷阱。

朋友发现女儿总把“妈妈快夸我”挂嘴边,原来她每次帮忙都换来程式化表扬。后来她改变策略,在女儿主动整理书桌时说:“你让学习角变得好整洁,妈妈工作时都感觉更专注了。”



具体行为+影响+感受,这样的赞美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价值不靠他人评判,而在每次真诚的互动中生长。

养育孩子的路途中,那些让我们后悔的瞬间,往往不是没给孩子买玩具,而是没说出那句该有的赞美。

真正的赞美不需要华丽辞藻,它可能是清晨画板前的一个拥抱,是失败时默默递来的热巧克力,是深夜台灯下写满鼓励的便签。

当我们学会用赞美的眼睛看世界,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等待被唤醒的星辰,而父母的爱,就是让星光永不熄灭的宇宙。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