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贸易战发展至今已有19天,没等到中方电话,特朗普这回是真的撑不住了,放下以往高傲的姿态,开始主动对华“求和”



他声称145%关税太高,所以接下来他们会大幅度下调对华关税,但并不会降至零。

他还表示他们会表现的非常友好,甚至自信的认为中国也会对他们友好相待。

那么,特朗普突然转变态度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税战将要走向结束?



特朗普态度大转弯,主动释放降税信号

4月23日,一则重磅消息从白宫传出,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

当日,特朗普于白宫表态,承诺将大幅下调对华关税,不过明确表示不会降至零。

他还信誓旦旦地保证,会让中方对最终税率“极为满意”,同时对达成协议持乐观态度。



就在特朗普表态不久,美国财长贝森特也前来“助攻”。

他公开承认,当前的高关税局面难以为继。

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高关税不仅未能如预期般给美国带来优势,反而在诸多方面掣肘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贝森特还预测,中美贸易战将缓和,这一观点与特朗普的表态相互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于中美贸易关系改善的预期。

不仅如此,贝森特还释放出与中方谈判的意愿,这表明美国政府内部对于解决中美贸易争端已达成一定共识,试图通过对话与协商的方式来寻求破局之道。



不过面对特朗普突然转变的态度,有人猜测,难道是因为中期选举即将到来,特朗普为了争取选民支持,做出的权宜之计吗?

其实可能不完全因为这个,特朗普政府挥舞的这“关税大棒”,对其自身造成的反噬,也快要让他们坚持不住了...



美方突然“求和”背后的两大失败

先看关税战方面,此前,美国对中国商品施加了高达145%的关税。

而中方也采取了相应反制措施,对美方相关商品征收高达125%的关税,这一举措使得美国众多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急剧下降。



就拿波音公司来说,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的它,如今因关税战导致中国转向其他国家采购飞机,令其订单锐减了70%。

与此同时,美国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市场也遭遇滑铁卢,近乎腰斩。



数据显示,中国自1月中旬起便停止预约采购美国产大豆和玉米,转而大幅增加从巴西等国的采购量。

在2017年,美国产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近40%,到2024年已降至20%,而巴西产大豆的比例则从2017年的50%上升至2024年的70%。



不仅如此,据相关预测,美国因这场关税战,GDP损失或达900亿美元。

这一系列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美国在关税战中,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在经济上遭受重创。



再将目光转向美国国内,压力正不断升级。

股市持续下跌,投资者信心受挫。

国际声誉方面,美国因挑起关税战受损严重,多国纷纷抛售美债,全球经济也因美国此举陷入动荡。



民众生活成本显著上涨,美国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频繁讨论账单上出现的“关税附加费”,焦虑情绪蔓延。

密歇根大学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4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4个月下跌,创下2022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



此外,美国国内反对关税政策的声音此起彼伏。

近900人联名反对关税政策,三大零售巨头甚至集体抗议走进白宫。



这一系列现象表明,美国民众和企业深受关税政策之苦,国内对政府这一决策的不满情绪高涨。

美国政府发起的关税战,不但未能给国内经济带来积极影响,反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从经济到民生,从市场到社会,都陷入了困境。



所以,美方突然的“求和”,更像是其在关税战遭遇严重反噬,以及国内压力不断升级这两大失败后的无奈之举。

不过,面对美方的“求和”我们国家以十个字强烈回应...



中方十字回应

“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十字箴言清晰且有力地展现了中方的态度。

面对美方发起的关税战,中国从来都不是被动的一方。



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不断发展,早已具备了强大的韧性和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

即便美国妄图通过高额关税等手段施加压力,中国凭借着自身庞大的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也能从容应对。



不过,而当美方释放出谈判信号时,中方也明确表示,大门始终为平等对话敞开。

但在谈判原则上,中方提出了明确的三点要求。



其一,坚决拒绝接受威胁讹诈。

美国过往试图通过极限施压,以关税大棒逼迫中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全面让步,这种行径无疑是对公平与正义的践踏。

中国深知,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面对此类霸凌行为,唯有坚决说“不”,才能捍卫国家尊严与核心利益。



其二,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

国际关系中,各国无论大小、强弱,均应平等相待。

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更应遵循这一准则。任何一方企图将自身意志强加于对方,都无法推动建设性的对话。



其三,中方强调需要看到实际行动。

美国在口头上虽有时提及谈判,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断出台限制中国企业、加大关税力度等举措,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显然无法取信于人。

中方期待的是美方能够以切实行动展现出谈判的诚意,而不是仅停留在言语层面。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何去何从?美方若真想推动双方关系重回正轨,展现实质诚意刻不容缓。

这意味着要摒弃过往的强硬、不合理的政策,停止无端指责与限制,以平等、理性的态度与中方展开对话。



重建互信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鉴于过往美方的种种行为,双方互信已遭受严重冲击,恢复信任需要漫长的过程以及美方持续的正面行动。

但中方的态度始终明确且立场坚定,既不畏惧美方的压力,也积极寻求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途径。



尽管目前双方在诸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对话空间依然存在。

中美经济深度融合,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相互依存,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双方无法彻底脱钩。



从长远来看,中方期望双方能够走向合作共赢的局面,通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而这一愿景能否实现,关键就在于美方能否调整策略,与中方相向而行。



参考文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