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Ivey
特朗普政府正在把美国搞得水深火热,大量驱逐非法移民之后,留学圈也开始风波不断,从年初的出入境回美警告,到最近的SEVIS中止和学签吊销,恐慌情绪持续在学生当中蔓延。
最近,居然开始威胁要取消哈佛大学的外国学生签证。
哈佛大学选择硬刚,表示“不会放弃自己的独立性”,英国杜伦大学校长、哈佛大学董事会成员菲奥娜·希尔表示:“这是美国大学黄金时代的终结。”
另一边,关税战不仅使得民众生活成本飙升,本土公司也不敢轻易投资,加州州长说:“特朗普总统的非法关税正在搅乱加州的家庭、企业和经济,推高价格并威胁就业。”加州决定提起诉讼,请求法庭叫停特朗普的全面关税。
不管是留学还是移民,现在看来美国似乎都是光环不再。放眼全球,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许多人开始质疑:“移民还有必要吗?”
当下还需要移民吗?
这个问题,就等于问:船是否需要备用的锚?风平浪静时,一个锚或许足够;但若风暴来临,多一个锚就是多一份生还的可能。
移民政策的风向标永远在变,但主动权属于未雨绸缪者。当一扇门关闭时,聪明人早已找到十扇窗。
“在下一个10年、15年、20年,仅仅只有一本护照是非常危险的。”金融大亨吉姆·罗杰斯的这段言论,或许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事实上,移民的意义早已超越“换个地方生活”,而是成为应对风险、守护家庭、拓宽人生可能性的重要工具。
据公开报道,罗杰斯拥有不止一本护照,而他的孩子,拥有的护照数量比他还要多。
因为第二身份可以作为危急情况的应对方案。
在罗杰斯看来,未来10-20年全球局势可能因政治冲突、经济波动或社会不稳定而更加动荡,第二身份则可以作为紧急逃生的通道,避免受限于原国籍国家的旅行禁令或外交关系恶化,在危急时刻快速转移。
举个例子,车界传奇人物Carlos Ghosn,曾是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掌门人,在代表新能源汽车的特斯拉出现之前,没有人在汽车行业能够超过他的名声。
后来在遭遇变故之际,Ghosn因同时拥有巴西、黎巴嫩和法国三国身份,而成功化解危机。
亨利伙伴(Henley & Partners)的全球营销主管Dominic Volek也表示,第二身份是数字化时代居民的“终极保险政策”。拥有第二身份的个人可以更轻松地在世界各地生活、工作、投资和学习,而不必担心因单一国家的不稳定因素而受到影响。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第二身份则是海外投资的入场券。
想要更方便地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将资产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市场,光有一本中国护照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海外身份也能为个人和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拓展空间。
要知道,很多国家都对本国居民开展业务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果你拥有这个国家的身份,就能更容易地进入当地的市场,参与当地的经济活动,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润空间。
当下的关税战,或许也隐藏着这么一个机会:赴美创业,绕开关税红线。
如果企业必须保住美国市场的话,直接走进本土未尝不是一条好思路。除了能避开层层加码的关税,还能与客户、供应链、政策红利更近距离接触。与其年年为关税买单,不如把这笔费用直接转化至在美投资,此时如果你有一张绿卡,就能直接开始在美业务。
即便美国之路受阻,全球仍有诸多机会值得探索。
还有哪些选择?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收紧,本质上是全球移民“择优录取”趋势的缩影。但政策分化中,仍有许多国家为中国申请人敞开大门。
要求最简单的,就是欧洲。
比如希腊和葡萄牙,两国都需通过吸引外资缓解债务危机,也因此成为政策友好的代表,没有语言和学历的要求,花钱就能搞定。
葡萄牙的黄金居留许可要求50万欧元基金投资或20万欧捐赠,希腊购房移民需要投入25万欧元,适合中产家庭快速获取欧洲国家身份,而且不需要去当地长期居住。
这两个国家还都是申根成员国,拿到这么一张绿卡,等同于拥有29个欧洲国家的自由通行权。
如果不想动用大笔资金用来投资,可以选择其他国家。
比如西班牙的非盈利居留和奥地利的配额移民,只需证明经济能力:西班牙存款100万人民币,奥地利需要35万人民币,前提是你要去当地长期居住。
如果既不想投入大量资金,又没办长期居住,还有一个选择:马耳他。
这个不起眼的小国,是全球唯一四位一体国家:欧盟国+申根国+欧元区+英联邦成员国,只不过国土面积太小,实在不适合长期居住,好在政府对移民申请人也没有移民监要求,只要满足买房/租房+捐款要求,就可以申请马耳他永居。
如果选择租房,一家三口的花费大约在150万人民币左右。
如果你的计划是在移民国长期工作,那机会在澳洲和新西兰。
这两年,澳洲移民政策从“量”转向“质”,减少了投资移民的名额,甚至直接关停投资通道,转而大力招募技术移民,去年年底,还大幅增加了可申请技术移民的职业清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兴职业也进入紧缺清单。
同时,雇主担保签证的门槛也在降低,工作经验从3年缩短至1年,这使得大部分白领阶层都有机会移民澳洲。
新西兰也是如此,“6分制”“绿名单”等移民方式的改革,不仅简化了申请流程,还显著降低了申请门槛,拓宽了申请人群范围,无论是技术工人、留学生还是高技能人才,都可以找到适配的移民通道。
美国还能去吗?
最后,还是来说说美国,如此紧张的环境下,移民美国是否还走得通?
庇护与非法入境处理更严格、职业类移民排期变慢、H-1B改革、F-1审核趋严……种种现象表明,美国似乎不欢迎移民了。
其实并非如此,不管政策如何变化,有一条铁律不会变:美国永远欢迎能给它带来好处的人。美国不会关门,但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换人”。
他们要的是那些更值得这张绿卡的人。
什么人才是美国想要的?很简单,有才华和有财富的。
美国移民政策的核心是“择优而取”,即通过筛选机制吸引对美国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有显著贡献的移民。这种政策逻辑源于美国对全球顶尖人才和资本的刚性需求,以维持其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比如杰出人才EB-1a和国家利益豁免NIW的存在,就是为了吸引能够直接为美国带来创新、技术突破或经济增长的高技能人才。
而投资移民EB-5和特朗普想推出“500万美元金卡”政策,更是直接以钱换身份,符合美国对资本的需求,尤其是在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方面。
驱逐低端,拥抱精英,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始终围绕“筛选性接纳”展开。当下想拿绿卡,或许需要顺着这个思路去规划。
如果你想了解当下全球移民趋势,寻找规避风险的合适方案,我们给大家准备了【2025全球移民攻略】,帮大家详细对比了当前各国移民要求,快速匹配合适的国家,直接扫码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