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梓县利用当地高山风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环保风电产业,把清洁能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近日,笔者来到位于桐梓县大河镇的大顶山风电场,目睹了这座“云端电站”如何将呼啸山风转化为汩汩绿电,为区域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风电产业。陈桂良摄
在海拔1600米的大顶山风电场升压站调控室内,电子大屏实时跳动的曲线昭示着“西电东送”的绿色足迹。风电场通过110KV线路将绿电输送至夜郎变电站,经贵州电网调配,5.7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已跨越山河点亮东部万家灯火。
风力发电机组追“风”逐“日”。陈桂良摄
“我们风机的出口电压是690伏,为了提升输电的效率,经风机箱式变压器将690伏电压升至35千伏,风电场再经过110千伏的主变将35千伏的电压升至110千伏之后,通过送出线路送至对侧220千伏的夜郎变电站,夜郎电站将110千伏的电压升至220千伏之后送至贵州电网,由贵州电网统一调配。”桐梓县大顶山风电场技术专工徐云涛指着监控系统介绍。
工作人员正在升压站调控室细致地工作。陈桂良摄
据悉,大顶山风电场于2020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共有34台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92.7兆瓦。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约5.8亿千瓦时,产值大约1.8亿元。同时,精益化管理更让设备利用率达99.5%,预计今年发电量将突破1.73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5万吨,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碳14万吨,二氧化硫67吨,氮氧化合物62吨,烟尘减少约14吨。
山巅的风力发电机组。陈桂良摄
看着山巅迎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组,徐云涛道出发展决心:“作为发电单元,在西电东输方面,我们将继续全力保持安全生产,确保稳定发电。一方面,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另一方面,利用小风窗口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大风天气设备稳定运行;最后,加强现场人才培养,提升技术水平,确保设备故障后第一时间完成抢修。”
迎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组。陈桂良摄
大顶山风电场的转动叶轮,正是桐梓县追“风”逐“日”战略的缩影。目前全县已建成9个风电场,形成总装机4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矩阵。数据显示,仅今年前3月,该县向东部输送绿电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万吨。这种“与风共舞”的智慧,正推动桐梓向“十五五”百万千瓦装机目标稳步迈进。(王琨荣、陈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