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一则"张泽群被央视开除"的谣言在社交媒体疯狂传播,短短三小时冲上热搜榜首。
这位60岁的央视主持人没有选择沉默,而是直接甩出三张截图,用"保留法律权利"的声明让造谣者集体噤声。
这场教科书级的辟谣战役,不仅撕开了网络谣言的传播链条,更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位主持界"定海神针"的铮铮铁骨。
4月24日晚,某短平台突然涌现大量"张泽群离职内幕"的爆料。最夸张的版本声称他在直播中失言触怒高层,配图却是2018年春晚分会场的工作照。
这些拼接痕迹明显的"证据",在算法助推下形成信息茧房,某营销号发布的"开除分析"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
次日清晨,张泽群手机被亲友的求证信息轰炸时,央视官网的演职人员名录里,他的姓名仍赫然列在CCTV-3频道。
上午10:17分,张泽群在微博发布加盖公章的声明文件,文字简短如新闻导语:"本人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
配图里,他圈出三条恶意评论,其中"看看他为什么被央视开除了"的留言被红笔标注,下方是他掷地有声的回复:"凭这条就可以起诉你,请你自重些?"
这种直球式应对,让常年处理舆情的公关专家都竖起拇指——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数据显示,声明发布后两小时,相关谣言传播量骤降78%。
这场风波意外掀开了张泽群38年的职业长卷。1985年,经历四次高考的河南小伙走进北京广播学院,随身行李里装着《播音发声学》和《新闻写作》。
1991年央视青年主持人比赛,他凭借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深度报道摘得金奖,评委席上的赵忠祥点评:"这个年轻人眼里有时代的脉搏。"
2002年接手《东方之子》时,他首创"背景声采访法":在企业家讲述创业故事时,同步播放车间机器轰鸣声。这种沉浸式访谈让柳传志都感叹:"在他面前,你没法说假话。
"2018年三亚春晚分会场,53岁的他在40米高空威亚上完成开场,落地时耳返里传来导播颤抖的提醒:"张老师,您刚才忘词了12秒。"他笑着回应:"海风太大,我给全国观众送点海岛的呼吸声。"
就在谣言发酵前一周,张泽群再分享了一段vlog:手持老年卡在颐和园门口刷卡入园,对着镜头笑道:"1983年花两毛钱门票进来写生的大学生,现在免费看尽春色。"
里,他特意展示卡片上"1965.4.11"的出生日期,这个细节被网友解读为"提前堵住年龄造谣者的嘴"。
眼尖的观众发现,对比2024年与周涛等人的合照,他这一年仿佛被按下衰老加速键。医学专家分析可能与长期高压工作相关——主持2020年郑州春晚分会场时,他在零下15℃露天连续工作8小时,耳垂冻伤后落下病根。
但张泽群从未提及这些,就像他从未解释为何总把"新闻工作者"而非"主持人"印在名片上。
这场闹剧落幕时,北京朝阳法院受理了首例起诉材料。张泽群代理律师透露,取证过程中发现造谣账号存在"矩阵式传播"特征:同一篇文案被修改地名、时间后批量投放。
更值得深思的是,某粉丝群聊天记录显示,部分传播者明知是谣言仍跟风转发,只因"看不惯老艺术家总占着位置"。
当颐和园的玉兰花谢尽时,张泽群又出现在《文化视点》录制现场。化妆师给他补粉时感叹:"张老师,您这白发要不染染?"他摆摆手:"该什么样就什么样,观众又不是来看油漆工的。"
监视器里,他翻开准备好的采访提纲,首页手写着八个遒劲钢笔字:事实为盾,真相当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