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强行宰鱼,还是强行宰客?
顾客花了钱买鱼,杀不杀那便是顾客自己的选择。
可没想到,一博主在买鱼的时候,因为拒绝让鱼贩子杀鱼,竟遭到了商家的殴打,商家还直言“要他的命”。
«——【·一条鱼引发的冲突·】——»
事情是这样的,4月19日,一位打假博主在武汉邓甲生鲜市场选中了一条草鱼,支付了33.4元后。
之后博主明确要求“直接带走活鱼,不宰杀”。
这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消费需求,却遭到了鱼贩的强烈反对。
鱼贩坚持“鱼已经敲死”的说法,强行要给博主换另一条鱼。
博主不同意,僵持之下,鱼贩瞬间暴跳如雷,对博主恶语相向:“武汉哪有买鱼不宰的,你这不纯心找事儿吗?”
博主看到鱼贩的态度,也反应过来鱼贩有“缺斤少两”的嫌疑,并且提出了称重不准的质疑,表示要向监管部门举报时,鱼贩情绪再次失控。
他抄起摊位上的秤砣,直接砸向博主的脚踝,博主躲避不及,被砸得当场痛苦倒地。
鱼贩见状,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对博主及其摄影师展开围殴。
鱼贩一边挥舞着拳头,一边恶狠狠地喊着“弄死你”。
而在一旁还有一名红衣女鱼贩,也站了出来帮忙,只见女鱼贩一会扯着博主的衣服,一会伸手抢夺正在录像的手机,嘴里还不停咒骂。
摄影师在混乱中试图保护博主,却被鱼贩一把揪住,耳朵差点保不住,鲜血直流,场面惨不忍睹。
这一幕被路人拍下并上传网络,迅速引发轩然大波。
武汉警方高度重视,迅速启动调查程序,争分夺秒,仅用24小时就完成了整个调查过程。
最终,这位“暴躁鱼贩”因殴打他人、故意损坏财物被行政拘留12天,罚款200元,其摊位也被责令停业整顿15天。
«——【·行业黑幕·】——»
随着事件发酵,网友们纷纷揭露了水产市场的各种黑幕。
原来,鱼贩坚持宰杀背后大有文章。
首先,宰杀是掩盖缺斤少两的“障眼法”。
一旦鱼被宰杀,内脏被去除,消费者就无法复秤验证实际重量。
有网友爆料,未宰杀的鱼复秤后发现实际重量比购买时少1-2斤,差价高达10%-20%。
其次,宰杀也是调包死鱼的“保护伞”,部分不良商家会将死鱼混入其中牟利,宰杀后消费者根本分辨不出鱼的新鲜程度。
更令人震惊的是,鱼贩可能使用“七两秤”“八两秤”等作弊工具。
这些特制秤具能让7斤的鱼实际只有5.2斤,差价惊人。
宰杀后,商家还能通过调整重量进一步逃避监管。
«——【·处罚太轻?·】——»
尽管警方的处罚决定严格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执行,但在广大网友眼中,这一处罚力度远远不足以匹配鱼贩的恶劣行径。
许多人认为,仅行政拘留12天、罚款200元的处罚过轻,呼吁对鱼贩进行刑事追责,吊销营业执照并重罚。
网友们还指出,市场管理长期缺位,导致商家肆无忌惮。
秤砣未固定、监控不足等问题暴露了市场安全隐患,有网友调侃:“原来买鱼不仅要防缺斤少两,还要防秤砣砸脚!”
武汉鱼贩打人事件不仅是一起消费纠纷,更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市场监管的漏洞和行业潜规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顾客有权决定商品处理方式,但部分商家却通过暴力手段维护非法利益链。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保持警惕,勇于维权。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强化市场透明度和诚信体系建设,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不再担心被“秤砣”砸伤。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买条鱼都能闹出这么大动静,看来我们的市场监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催化剂,让“透明消费”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