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阪世博会正如火如荼进行,来自全球的游客在各国展馆间穿梭时,一位特殊的参观者引发了全网热议——曾因扮演《迷宫饭》玛露西尔在Comic Market爆红的Coser“鹿乃つの(社群ID为shikano_tsuno)”全副武装地也来了!博士稍早还分享了她的事情,蛮有趣的。不过,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她的行为意外导致了关于 “Cosplay能否进入一般公共空间” 的激烈讨论。
合规游览还是越界之举?
“鹿乃つの”知道自己的行为引发关注后,专门分享了一些技巧,比如:为避免场馆内无更衣室的不便,她提前在酒店换好服装并打车前往,全程遵守世博会官网 “不禁止Cosplay服装(需符合物品规定)” 的规则。这条实用Tips也迅速爆红,不少网友称赞其 “为世博增添趣味”,甚至表示 “因此对世博产生兴趣”。
然而,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 公共空间边界争议:有网友认为“Cosplay场合应限于漫展”,世博会作为国际展会,穿着夸张角色服装可能 “造成他人困扰”,更有人指出 “厕所禁止换装已是隐性限制,宣传打车着装入场所传递的特殊化观念不可取”。
- 著作权风险争议:部分法律爱好者强调,Cosplay使用受版权保护的角色形象,本质上属于二次创作,虽日本法律对非商业用途相对宽容,但 “灰色地带不应被无视”。
Cosplay的社会认知困境
事实上,“鹿乃つの”的行为并非个例,却精准击中了日本社会对Cosplay的复杂认知心态:
- 合规性的双面性:世博会官网明确 “允许穿着角色服装入场”,但默认的社会共识是 “非漫展场合应避免过度吸睛”。“鹿乃つの”显然触碰到了 “公共空间礼仪” 的模糊边界。
- 从地下文化到主流认同的鸿沟:尽管Cosplay在日本拥有庞大的爱好者群体,却仍被部分人视为 “亚文化” 甚至 “另类行为”。“鹿乃つの”提到:“很多人仍将Cosplay视为地下文化,却忽视其作为创意表达的价值。我们尊重原作者,但二次创作的决定权应在权利人手中,而非旁观者”。
当事人勇敢的回应
面对 “博眼球”、“消费角色” 的批评,“鹿乃つの”的回应展现出难得的理性与勇气:
- 官方认可的底气:她晒出大阪市长转发的“隐性支持”,并强调“主办方从未干预,甚至主动交流”,反问道:“如果我的行为真的违规或造成困扰,为何未被制止”?
- 法律灰色地带的思考:在接受《encount》专访时,她坦言:“Cosplay 的确处于著作权的灰色地带,但一刀切的否定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扼杀。我们需要的不是禁止,而是建立更清晰的合理使用规范”。
- 建设性讨论的呼吁:“与其纠结‘能不能做’,不如思考‘如何让公共空间更包容’。Cosplay 是许多人的文化生活方式,我们应共同探索‘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前提下,如何让创意自由生长’。”
上述争议事件最终指向一个更深层的命题:当兴趣爱好与公共空间、法律规范产生交集,我们该如何平衡个体表达与社会共识?此次风波其实是个一个好机会,能让社会重新思考、定义什么是合理的二次创作。每一种价值观背后都藏着无限可能,与其想理由去限制,不如大家一起思考怎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有趣吧!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