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4月25日召开的石家庄市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石家庄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设方案中的22项重点任务已完成15项,其余7项重点任务正按时限要求全力推进。
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领域,市市场监管局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报工作。待获批设立并建成运行后,将大幅压缩专利审查周期,切实增强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效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紧紧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这两条工作主线,石家庄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2024年2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连续五年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位居前四名,连续五年入选全国专利行政保护案件“十大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培育创造方面,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指标数量稳步增长、质量全面提升。2024年全年获授权专利20963件、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2170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4件、新增注册商标35464件,稳居全省首位;成功注册赞皇樱桃、赞皇黄金桃、赞皇枣酒3件地理标志商标,累计地理标志商标达到72件,领跑全省;行唐大枣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晋州鸭梨再添殊荣,成功入选国家“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2024年全市新增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申请180件,累计申请量达到840件,有效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面提高,行政保护政策制度日益完善,专利办案质效大幅提升,维权援助机制持续深化,纠纷多元化解实现局院联动。起草了《石家庄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草案)》,入选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化全链条保护,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破获了多起商标侵权案件;市市场监管局与法院共同开展普法教育,推动商户通过调解解决争议。优化服务创新能力,推行知识产权专员制度,为600余家企业提供侵权预警、维权指导等服务,助力冀凯机电等企业产品顺利出海。
知识产权运用方面,持续开展“专利转化燕赵行”活动,组织33所驻石高校开展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整合京津冀专利技术资源38000余项。聚焦供需两端的高校院所和中小微企业,深入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各产业园区,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120余场。2024年,26件产品入选国家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名单。今年以来,已有37件产品被认定为第二批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品数量继续领跑全省。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焦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