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莫斯科的街道突然传出一声巨响,俄军中将被人炸飞数米身亡。
巧合的是,在这位俄军高级将领出事当天,美国的特使刚刚抵达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会谈。
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天,这之间真的没有什么联系吗?
俄军高层遇袭
4 月 25 日一早,在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的一排公寓楼前,一辆大众轿车猝然爆响,瞬间火光迸射,熊熊燃起,强烈的冲击力使得碎片纷飞,四散开来,现场状况令人震惊。
据监控画面呈现,爆炸发生前夕,有一名男子朝着汽车走去。转瞬之间,猛烈的爆炸骤然响起,强大的气浪和火焰瞬间将该男子完全吞没,那一幕惊心动魄,事发过程之迅速令人始料未及。
根据俄罗斯联邦侦察委员会的调查,死者正是俄军总参作战总局副局长雅罗斯拉夫·莫斯卡利克中将。
初步判断,爆炸由一个塞满金属碎片的自制炸弹引发,威力精准,足以炸死车周围的人,却不至于波及太远。
这种手法,显然是精心策划的“定点清除”。
莫斯卡利克不是普通军官,作为作战总局副局长,他在俄军战略规划中扮演关键角色,曾参与2015年“诺曼底模式”会谈,与俄外长拉夫罗夫等人共同推动乌克兰问题谈判。
他的死亡,是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后方损失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
之后俄官方迅速将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并启动刑事调查,但爆炸的幕后推手是谁,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汽车炸弹、精准打击、高价值目标,这种种名词不禁让人联想起2024年12月俄军中将基里洛夫在莫斯科被遥控炸弹炸死的案例。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当时承认策划了那次暗杀,但这一次他们并没有表态。
和平下的暗流涌动
然而爆炸的烟还没散,克里姆林宫里,普京跟维特科夫却聊了三个小时,话题绕着俄乌问题打转。
俄总统助手乌沙科夫说,这会谈“挺有建设性”,美俄在乌克兰和其他国际问题上好像靠得更近了。
这是维特科夫今年第四次跑莫斯科,背后是其实特朗普的急脾气,因为到了4月30日,他的任期就满100天了,可这么长时间,他手里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关税的事谈不下来,俄乌和谈就成了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特朗普甩出一份大胆的计划: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默许乌东四地的控制权,把2014年以来的制裁全撤了,换乌克兰不进北约,再给点“安全保障”。
这套“交易艺术”听着像要拿领土换和平,但总觉得有点像是拿乌克兰当筹码。
对此乌克兰反应激烈,泽连斯基在讲话中怒斥:“我们永远不会承认任何被占领土属于俄罗斯!”
但话又说回来,其实每次美俄一碰头,乌克兰就会搞点大动作。
莫斯科的这次爆炸,正好赶上普京跟维特科夫谈事的当口,时机准得让人头皮发麻。但由于乌克兰并未对此进行回应,如今这起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还要看后续的报道。
如今美国的影响力大不如从前,特朗普想靠“交易艺术”搞定和谈,却被乌克兰的硬骨头顶得没脾气。
俄罗斯战场上看着强势,但后院乱成一团,乌克兰虽然弱势,但暗杀和破坏玩得风生水起。
而这诡异的平衡,来自三方的各自麻烦。
美国压不住乌克兰,俄罗斯撑得筋疲力尽,乌克兰背水一战,靠暗杀搅得天翻地覆。
乌克兰的暗杀行动是这场博弈的“黑马”,但背后那股阴谋的味道让人不安。西方是不是在暗中给乌克兰撑腰,借机削弱俄罗斯?特朗普的提案是不是触了某些势力的逆鳞,逼他们用爆炸来“提醒”各方?
这些问题没人能答,但总觉得有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一切。
信息来源:
天眼新闻《英国称乌克兰问题会谈取得“重大进展”》
光明网《国际观察|伦敦会谈“降级”凸显美国乌克兰政策窘境》
新京报《俄总统助理:普京与美特使讨论恢复俄乌直接谈判可能性》
新华社《一名俄罗斯将军死于街头汽车爆炸 俄侦查委员会启动调查》
环球网《俄军高级将领死于街头汽车爆炸,克宫指认基辅应为此负责,乌方暂未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