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嘀嘀嗒”到“哗啦啦”(主题)
广州完成14.2万户老旧住宅小区供水改造 水量更足水质更好(副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过去水压不足、水又小,水龙头一开嘀嘀嗒嗒的,热水器有时都打不着”,家住梅花街的街坊何国华说,“改造后水量足了,水质又好,还用上了智能水表,居民们都很高兴。”
何国华所说的改造是广州市从2019年开始推进的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为2000年前建设的既无物业管理、又无加压设施的老旧用户实施共用用水设施改造更新。至今,累计完成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超14.2万户,让众多老旧小区居民用上了“足量水、优质水”。
老旧小区越秀区梅花路40~44号、50~54号,在供水改造项目中安装的智能水表和整齐铺设的管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整个小区用上了优质自来水”
越秀区梅花路40-44号、50-54号小区楼龄已约30年,由于共用用水管道陈旧,无物业管理,过去在高峰供水期间经常出现高层水压不稳定的情况。何国华说:“过去水压不足,用水要依靠楼顶的天面水池,但天气热的时候水池就容易有异味、生红虫,水压不稳、水质差。我们后来在一楼装了加压泵,但泵房的噪声比较大,二楼的居民也有意见。”
2020年,该小区进行了供水改造,对小区内的供水加压设施、储水设施、管道等进行更新改造;实行一户一表改造,水表移至户外,安装新型智能水表,实现水表数据远程传输,促进供水服务高效便民。现在小区内加装电梯的外墙上,一排排整齐的供水管从地下一直延伸到顶楼,加压泵房还安装了隔音设施。“现在天面水池的水不需要再用了,整个小区用上了优质的自来水,就连加压泵房都没了噪声。”何国华说。
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建管中心工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按每户7000元的改造费用测算,项目改造资金按财政承担80%、供水企业承担20%的方式出资,居民无须支付改造费用。”
此外,广州自来水有限公司对辖区内已改造的居民生活共用用水设施进行接管,明晰权责,承担设备设施更新、大修及日常维修养护责任,真正实现“水压稳、水质优、有人管、有人修”。
为解决老旧住宅小区供水管道使用时间久、无物业维护所引起的缺水缺压、管网漏损、水质二次污染等问题,广州创新城市用户共用用水设施管理方式,自2019年起,广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布《广州市推进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方案》,要求各区政府作为属地用户共用用水设施改造责任主体、供水企业作为改造实施主体,力争5年内为广州2000年前建设的既无物业管理、又无加压设施的老旧用户实施共用用水设施改造更新。
至今,累计完成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超14.2万户。据悉,未来广州市还将继续推动老旧小区共用用水设施改造,重点解决2000年前建设的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缺水缺压问题。
广州大道智慧供水服务厅展示广州市各地的水质情况。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推动“放心水”变“优质水”
近年来,广州不断提升供水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实现从“放心水”到“优质水”的飞跃。
在广州大道智慧供水服务厅,“全业务、全智能”的便民服务场景令人耳目一新,服务厅内的环形屏实时公示供水全过程关键节点的水质数据,涵盖东部、南部和西北部三个片区的水源点、水厂和管网点,水质安全更加公开、透明。
在互动体验区,市民可以通过VR模拟现实技术,切身体验水厂生产流程的三维立体图像模型以及超滤膜净水工艺的三维动态演示,真实感受到水厂的智慧化生产全流程。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公关客服部副部长区毅介绍说:“我们通过VR技术,全方位展示了北部水厂的生产过程,这是国内采用膜处理先进工艺的最大规模5G智慧水厂,超滤膜对藻类、细菌、病毒等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杂质去除率达99.99%。”
目前,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通过优化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借助“智慧供水云平台”建设契机,已拓展完善网上服务厅、自助终端机等服务渠道,形成类型多样、互为补充的一体化“全程网办”服务体系。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