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联合国安理会海地问题公开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的发言震惊全场。针对美国对联合国列名的最不发达国家海地加征10%“基准关税”的行径,耿爽连用“何其粗暴、何其荒唐、何其悲哀”12字痛斥,直指这是美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的又一铁证。



联合国安理会(资料图)

这个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如今正深陷噩梦般的困境。联合国数据显示,海地超半数人口急需粮食援助,2023年人均日收入不足2美元,63%的民众每日收入低于3.65美元。首都太子港被约300个黑帮组织控制八成区域,2023年死于黑帮暴力的人数达8400人,较前一年激增一倍多。当这个国家因持续动荡和极端贫困濒临崩溃时,美国却选择在此时挥舞关税大棒——要知道,海地对美出口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0.003%,所谓“平衡贸易逆差”的借口,不过是霸权主义的遮羞布。

事实上,美国才是海地百年苦难的主要制造者。1915年,美国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海地,开启长达19年的军事占领,甚至为控制海关关税直接枪决海地总统。此后百年间,从扶植杜瓦利埃家族独裁政权,到2021年总统遇刺事件背后的权力操纵,美国的身影始终贯穿海地政治动荡的关键节点。2024年泄露的过渡政府名单显示,7名内阁成员中5人持有美国绿卡,财政部长出身华尔街投行,足见其对海地政治的深度渗透。

在军事干预之外,美国更是海地安全危机的“燃料提供者”。联合国调查报告指出,2024年海地黑帮持有的美制枪支较三年前暴增300%,90%溯源至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港口。一面纵容武器流入加剧暴力,一面在2023年推动组建海地多国安全支助团却吝于投入,甚至企图将责任转嫁给联合国——这种“制造问题却拒绝解决”的行径,彻底暴露其所谓“人道主义”的虚伪性。



海地(资料图)

经济层面,美国的掠夺本质更为露骨。从1914年劫掠海地国家银行50万美元黄金储备,到2024年大幅削减对海援助却要求其开放98%商品零关税,美国始终将海地视为利益收割场。更讽刺的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2024年对海援助预算骤减62%,五角大楼却以“打击毒品”为名扩建军事基地,觊觎其领海内240亿桶石油储量。这种“军事-经济复合体”模式,正是新殖民主义的鲜活样本。

耿爽的发言揭开了一个残酷现实:当海地民众在饥饿与暴力中挣扎时,美国从未想过承担责任,反而变本加厉地剥削。2025年3月,美国更新的关税清单将海地与发达国家并列征税,直接威胁占其出口额78%的纺织业生存。而在历史上,1825年法国曾以武力威胁迫使海地支付9000万法郎“独立赔偿”,这笔债务让海地经济至今未能恢复元气——如今美国的关税大棒,不过是殖民主义的现代延续。

值得关注的是,当耿爽在安理会上痛陈美国行径时,现场出现戏剧性一幕:有媒体捕捉到美方代表掏出手机搜索“海地”。这个细节恰是美国霸权的绝妙隐喻——这个对海地百年命运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此刻却仿佛对这个“邻居”一无所知。从1915年的军事占领,到2025年的关税制裁,美国用一个多世纪将海地变为“失败国家标本”,却在国际场合装出“无辜旁观者”的姿态。



安理会(资料图)

海地的悲剧,是一部被霸权主义扭曲的国家发展史。当全球南方国家努力摆脱贫困与动荡时,美国的干预始终是最大障碍。正如耿爽所言,美国的霸凌“不仅针对所谓竞争对手,连海地这样濒临绝境的国家也不放过”。在联合国的会场上,中国的发言不仅是对单边主义的谴责,更是对公平国际秩序的呼吁——当霸权逻辑不再通行,当掠夺性政策失去市场,那些被压迫的国家才能真正迎来重建希望。而海地的今天,理应成为国际社会反思霸权危害的一面镜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