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43年,一位新四军旅长到延安学习,毛主席得知后准备亲自接见。可就在招待所里,安保人员从他身上搜出了一支消音手枪。
抗战最艰难的时期
这位准备到延安学习的旅长名叫田守尧。
抗战爆发后,年仅22岁的田守尧就担任了八路军687团副团长,参与了平型关战役。后又南下支援新四军,参与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1年皖南事变后,抗战就进入了一个异常艰难的时期。战士们不仅要抵抗急于稳定战局的日本侵略者,还要疲于应对各种盗贼、土匪和反动势力的骚扰和偷袭,斗争环境十分艰苦。
仅凭冰冷的文字可能展现不出来那个年代的困难,举个最典型也是最辛酸的案例。
聂荣臻司令曾经在1942年颁布过一道特殊的命令:禁止所有部队在村庄周围采集树叶。
那时候部队上已经几乎断粮,自给自足都成问题,于是战士们就经常出去摘树叶充饥。据说一棵大树上的树叶,就能充当一个排的战士一天的口粮。
为了把更多、更便于采集的树叶留给老百姓,聂荣臻司令这才下令战士们到深山老林里采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被日寇发现后连累村子。
这还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情况,比起外面相对还要好不少,可见当时的中国军队有多艰难。
此时已经是新四军第3师第8旅旅长的田守尧,正率领部队在盐城一带打游击。即便缺弹少粮,田守尧还是带领战士们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展露出一位年轻军官的优良素质。
后来战事逐渐稳定,抗战进入僵持阶段后,为了提升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田守尧就和3师的一批干部一起到延安观摩学习,这才有了文章开头发生的事情。
那么身为新四军旅长的田守尧,为什么会随身携带军统特务才有的消音手枪呢?
陈泊侦破“假旅长”案
其实真正的田守尧旅长在1943年3月就遭遇了日军,腿部受伤的田旅长为了掩护同志们撤离,在江苏赣榆的黄海海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由于当时事发突然,再加上冈村宁次的“边沿蚕食”切断了我军大部分通讯线,导致田守尧旅长牺牲的消息没有第一时间传达到延安,这才给了军统特务可乘之机。
田守尧的学习小组原本是在1943年年初出发,算上途中的转折迂回,所以在6月份到达延安也算合理。
毛主席很早就听说过田守尧的英勇事迹,再加上听闻“田守尧”在小沙东海遭遇战中得以幸存的消息也很高兴,便想趁着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对方见上一面。
虽是如此,因为1942年刚破获过一起“汉中训练班”大案,时任陕甘宁边区侦查处处长的陈泊不敢放松警惕,将“田守尧”安排在招待所里休息,等学习结束后再接受毛主席接见。
陈泊原本是马来亚总工会的纠察队队长,回国以后就留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全面抗战爆发后,因陈泊丰富的侦察意识和出色的情报保卫工作,上级就将他调到陕甘宁保卫处,特别负责边区的情报安全。
1942年国民党军统派遣了数十名特务嵌入边区,企图里应外合破坏全民抗战。陈泊凭借高超的心理战术,成功破获了这起案件,被毛主席称为“延安的福尔摩斯”。
因此在这起“假旅长”案出现之初,陈泊的心中就种下了怀疑的种子。再加上当时敌特事件高发,秉持着求稳的心态,陈泊还是悄悄调查了一遍“田守尧”的情况。
结果这不查不要紧,一查竟发现了“田守尧”不对劲的地方。
根据“田守尧”的描述,自己在死里逃生后弄丢了所有行李装备,穿过重重封锁才来到了延安,因此像介绍信这些能证明身份的物件自然就拿不出了。
可在丢失了介绍信以后,“田守尧”进入晋西北时必定会被兵站发现,进而询问对方的情况。结果陈泊发电报询问了沿路兵站,战士们都表示从未见到学习小组的身影。
出于对毛主席的安全考虑,陈泊当即带人包围了招待所,将“田守尧”带走进行单独审讯。
一开始被搜出消音手枪时“田守尧”还不承认,声称自己弄丢了武器装备,这把手枪是从特务手里缴获的。可在“福尔摩斯”陈泊的审讯下,敌特最终还是露出了马脚不得不坦白身份。
因为虽然大家都没见过真正的田守尧,可一个人的书写习惯是不会轻易发生更改的。
身为旅长的田守尧,生前向延安递交过纸面材料,陈泊借着填写信息的理由让假“旅长”写字,一举识破了对方的身份。
原来在小沙东海遭遇战结束后,第一时间得知消息的军统便想借此机会行刺。他们找了个口音和身形都与田旅长相似的人,用那些半真半假的话成功潜入边区。
破获此案后,在场众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一名手持消音手枪的军统特务已经与他们密切接触了5天,只要再等两天,就要让他亲眼见到毛主席了。
多亏陈泊,才没让敌特的阴谋得逞,不愧为毛主席口中的“福尔摩斯”。
只可惜英年早逝的田守尧,在部队里刚刚崭露头角,还没能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就牺牲在日寇的枪口下,还要被敌特冒用身份来陷害其他革命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