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成都金温江
李永康
在广袤的成都平原,这片被誉为川西坝子的沃土上,温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成都的西大门,位居“上五县”之首。这里地势平坦,无山无丘,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金色的水稻与小麦铺满田野,是川西坝子不可或缺的米粮仓,因此赢得了“金温江”的美誉。温江之名源于岷江的滋养,江水至此始温而得名。金温江之金,我理解为土地的金贵,因为它是四川面积最小的区县之一。我虽出生于“下五县”的邛崃市,但早年亦属温江地区管辖,从广义而言,我亦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温江人”。自温江专区撤销并划归成都市管辖后,我踏上了这片土地求学,毕业后更是在此地扎根,历经奋斗、创业,直至安居,至今已四十载春秋。
忆往昔,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初到温江,长途汽车的颠簸行程耗费了两个多小时。那时,碎石路面蜿蜒,车辆行驶其上,不仅速度迟缓,更伴随着剧烈的摇晃,令许多中老年乘客及孩童饱受晕车之苦,泪眼婆娑,旅途仿佛一场煎熬。转至90年代初,我在温江刚定居下来,就急忙了却第一桩心愿:年过八旬的外婆想到我居住的地方来看看。某日,我与家人商量,驱车前往蒲江县接外婆,一路上她满怀期待地询问温江的江景,那份憧憬溢于言表。抵达后,外婆惊叹于温江城的宏大。也难怪,她从小虽生于富裕家庭,但因为性别的原因,很少出门。及至后来能够自由行走,经常去的也只是居家附近的镇街集市,连所在地的县城也没有机会去到过。来到温江,她甚至不敢独自上街,生怕迷失了方向。那一周,她大部分时间就待在我早期的小南街(现为赞元街)家中五楼之上,下楼时间极其稀少,更无缘去到最真实的“金马河、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一睹“四江”之容颜。当年人们还愁解决温饱,无暇顾及河边还有风景,这也是世间许多美空自美着的缘由吧。归家时,她笑谈自己已在温江住了半年之久。那份对孙辈的疼爱与骄傲,溢于言表。我深知,“老糊涂”之言,有时亦饱含温情与夸赞,岁月虽带走了记忆,却永远铭记着人间的温暖与美好。
外婆不知道的是,那时的温江,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城市的小巧与简陋:“一座温江城,青蛙守大门。街道不过十,单灯照全城。”我记忆犹新,从成都入温江,必经长安桥,而后便是和宁街、东大街、西大街等几条主街,两旁延伸出迎晖路、公园路、文化路等支路,小南街、大南街等小巷穿插其间,部分小巷尽头便是稻田,春日里桃花李花竞相绽放,慈竹翠绿亮眼,一派田园风光景象。而所谓“青蛙守大门”,则是街道两旁站立的青蛙形状的垃圾箱,夜晚昏黄的街灯如孤独的星光,守望着城市的静谧与孤寂。
温江春色(李永康 摄)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温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成都市的卫星城,温江借助金马新村对外开放窗口的影响力,有了台商工业产业园区,国企私企让经济飞速发展,迅速崛起为“蜀中第一小康县”。特别是中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让“居住在温江,美食在温江”的理念深入人心,“南城北林”的发展格局日益完善,健康医学城的康养理念也蓬勃发展起来。南城以成雅高速为界,新城崛起;北林则大力发展花木产业,温江人享受着“一城烟火半城林”的花园城市生活。地铁双轨并行,成雅高铁穿境而过,成新蒲快速通道畅通无阻。温江东邻国际大都市成都,南接双流国际机场,西望西岭雪山,北邻双遗产风光旖旎的都江堰、青城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感溢于言表。
在文化部门工作的这些年里,我有幸参与并梳理了温江的历史文化,编辑出版了12部“温江历史文化丛书”,包括《历代诗人咏温江》《温江民间故事》《温江名胜古迹》以及《首届鱼凫杯全国微小说奖获奖作品》《文人笔下的温江:与李白同游鱼凫》等。“鱼凫文化发源地”“王光祈音乐之乡”温江的这两张文化名片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鱼凫村遗址”与“鱼凫王墓”见证着历史的沧桑;王光祈纪念馆坐落于温江公园内,他的事迹,尤其是他的“直行终有路,何必计枯荣。”永远激励着温江人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前行;而温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吸引了唐代李白、杜甫,宋代陆游、范成大、朱熹等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优美的诗篇。尤其是朱熹的律诗《温江道中》,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地方风俗画,“温江离省近,民俗倘称饶,处处是流水,时时当渡桥。”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读来回味无穷。当代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学者阿来、叶延滨、张新泉、熊召政、谭楷、蒋蓝、石厉、晓雪、达真、程维、何大草、凸凹等,留恋往返在鲁家滩、幸福田园、岷江村的美景中,也不吝笔墨为温江写下了鲜活的诗文。
如今,驱车回乡的路途时间虽已缩短了一半,然而,外婆已逝,她未能亲眼见证和感受温江今日的繁华与美丽,这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但我相信,温江曾给外婆留下过美好的记忆,定会在天堂中长久地伴随着她。今日的温江,城市规模已扩大几倍,四季花香四溢,处处充满生机。站在城市之中,遥望雪山之巅,那份宁静与美好令人心醉。我曾以《温江赞》为题写下一首绝句:“一城繁盛半城闲,梦里炊烟有几弯。人海茫茫谁个识,哪群楼上起云山。”幸福温江,美好之城,这便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成都金温江。生活在这里,情感浓郁如酒,梦想绚烂如花。
特别提示:“方志四川”已获得成都日报转载授权,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同意,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5年4月15日第8版
文/图:李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