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成了奇瑞的炫技展。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幕。奇瑞集团携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及国际合作伙伴参展,共展示53款车型,覆盖燃油、混动、纯电等多种动力形式,集中呈现其在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及国际化领域的技术积累。

奇瑞品牌作为主力参展方,推出16款车型,包括全新升级的纯电车型QQ、C级旗舰风云参数图片)A9以及首度亮相的瑞虎9L量产概念车。


其中,全新QQ定位A0级市场,车身尺寸优化后轴距达2.55米,搭载L2级辅助驾驶系统,计划通过用户共创模式开放外观与功能定制。


风云A9自开启盲订以来,35天内订单量突破5.3万台,标准版外新增运动性能版(零百加速4.3秒)与行政四座版,配备2532度可调座椅及车载冰箱。


瑞虎9L则搭载鲲鹏超能电混CDM系统,纯电续航200km,综合续航1300km,主打“三排平权”空间设计。

星途品牌以高端化为目标,预售2025款星纪元ES纯电车型,续航里程达720km;捷途品牌首发“旅行者星际卫士”硬派越野车型,配备全地形智能四驱系统;iCAR品牌推出V23系列蓝色与紫色新配色,同步展示皮卡与敞篷概念车,瞄准年轻用户个性化需求。

销量与出口双增长,品牌价值行业跃升

2024年一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量达62万辆,同比增长28%,创历史同期新高。出口领域延续强势表现,一季度海外销量25.5万辆,占中国车企出口总量的19.6%,稳居榜首。

据《2024胡润品牌榜》数据,奇瑞品牌价值同比增长163%,以250亿元位列总榜第45位,首次进入汽车制造行业前三,排名较2023年提升82位。


这一增长与其全球化战略密切相关。目前,奇瑞在海外拥有10个生产基地与1500家销售网点,针对不同市场推行本土化策略:例如东南亚市场车型强化耐高温与防腐蚀性能,欧洲版本则升级智能驾驶系统至欧盟标准。

“四化”深化落地,立体化布局突破边界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车展现场表示,集团正以“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国际化)为核心,推进技术转型。


电动化方向,新一代三电系统通过IP68防水与热失控防护技术提升安全性;智能化方向,智慧座舱支持5G通讯与OTA升级,辅助驾驶系统新增拥堵自动跟车功能;低碳化方向,油电混动系统热效率提升至48%,车身轻量化材料应用比例达35%;国际化方向,本届车展邀请5000位海外嘉宾,创历年之最,覆盖80余个国家。

技术展区重点呈现“海陆空”立体化布局。其中,鲲鹏天擎混动系统:热效率48%,适配多品牌车型;捷途纵横G900水陆两栖车:涉水深度1.2米,陆地极速180km/h;飞行汽车概念模型:垂直起降设计,续航里程50公里(试验阶段)。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强调:“技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连续三年超8%,2024年预计突破100亿元。企业竞争应聚焦标准与品质,而非价格内耗。”

目前,奇瑞全球用户超1630万,海外用户占比29%。为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其推行“一国一策”:中东市场:联合当地企业开发沙漠特化车型,增加沙地模式与增强型空调;南美市场:与巴西政府合作建设换电站,适配乙醇燃料混动技术;欧洲市场:通过欧盟WVTA认证,计划2025年建成德国研发中心。

车展期间,捷途品牌宣布与企业家张朝阳合作,其将成为捷途纵横G700的首位车主。该车型定位豪华电混越野市场,纯电续航150km,支持外放电功能。

结语:

奇瑞28年的发展历程,从年销不足10万辆的本土车企,到出口量连续22年居首的全球化企业,印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阶路径。

奇瑞汽车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累计专利申请2.3万件,混动与智能化专利占比超40%;在成本控制能力方面,芜湖总装厂自动化率92%,单车生产成本低于行业均值15%

潜在风险。

当然,奇瑞汽车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比如研发投入过高带来的利润率压力,逆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地缘压力等。

总体而言,本届上海车展奇瑞以技术为锚点,展现了从“成本优势”到“技术输出”的转型决心。其全球化布局与“四化”战略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参考样本。在电动化浪潮与地缘博弈的双重背景下,奇瑞的下一步,或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站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