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4岁,退休3年多。
一直热爱旅行的我,在过去上班的日子里,真的难熬极了,平时忙着工作,到了节假日又要回去看望老人,还有各种应酬,真的没多少时间去旅行。
那时候,我天天对着日历数日子,就盼着能早点退休,然后出去看看外头的大好河山。
所以,3年前一退休下来,我立马开展了自己报复性的旅行生活。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一个人,或者跟老伴去旅行,是很单调和无趣。
还是认为和熟人结伴旅游比较好,这样在路上既能有个照应,跟熟悉人在一起还能有说有聊,为旅行增添趣味。
哪曾想,这两年跟着五波熟人出游,遭罪无数,我才发现:老年人真不适合跟熟人结伴出行。
下面就跟大伙唠唠我那两年跟熟人旅行的经历:
头一回组团,是和老同事老李、老同学老张,还有楼上的邻居赵阿姨,一共5个人,去云南玩。
出发前,我们几个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要去吃什么,要穿什么衣服拍照,要做什么准备等等,一个个都激情澎湃。
我当时看到群里这么热闹,心里就琢磨,我们都是几十年的交情,这趟旅途肯定能顺顺利利,留下不少美好回忆。
可现实却狠狠给了我一巴掌,刚到昆明,矛盾就冒了出来。
到了地方,第一就要找住宿的,而邻居赵阿姨提出要去住某网红民宿,800元一晚的,她说:“好不容易来一趟,得住好点!就这家,环境好,服务也周到。”
可老李一听价格,立马瞪圆了眼睛,扯着嗓子喊:“800块一晚?疯了吧!附近快捷酒店200块一晚,干净又实惠,住那多好!”
老张低着头,吧嗒吧嗒抽着烟,一句话也不说。我和老伴站在中间,左看看右看看,手心直冒汗,不知道该帮谁说话。但最后还是老伴出面调解,折中选了家中档酒店,一晚上350元。
老李还算接受,可赵阿姨一进房间就皱起眉头,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嘴里不停地嘟囔:“这房间又小又闷,床也硬邦邦的,哪有五星级酒店舒坦。”
一路上她这抱怨声就没停过,搞得大家心里都窝着火,原本的好心情全没了。
到了大理古城,我和老伴被一家飘着香气的餐厅吸引住了。橱窗里展示着色泽金黄的汽锅鸡,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我俩一合计,来都来了,怎么也得尝尝这特色美食。
可当我们提议去吃时,老李立马反对,双手叉腰,撇着嘴说:“菜市场买只鸡才几十块,这里一份就要168,抢钱呢!”
任我们怎么解释,他们就是不同意。最后没办法,只能随便找了家小饭馆,点了几个家常菜。
虽然便宜,但到了景区,还是家常菜,真的没啥感觉。
在丽江,我们的作息差异彻底成了大问题。我习惯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迎着晨光在古城里溜达,感受那份宁静与古朴。
可老李他们几个,晚上围坐在房间里打扑克,吵吵嚷嚷到半夜。
第二天早上,太阳都晒屁股了,他们还呼噜震天响。我们原本计划好去玉龙雪山看日出,在酒店大堂等了他们整整两个小时。
看着他们慢悠悠地洗漱、收拾,我和老伴急得直跺脚,可又不好发作。
等赶到雪山时,太阳都升得老高了,啥日出美景都没看着,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一整天都没了兴致。
第二次是跟老伴广场舞队的几个姐妹去四川,那矛盾更是一个接着一个。
刚到成都,在酒店大堂里,大家就为了游览路线吵得不可开交。王姐拿着旅游攻略,斩钉截铁地说:“武侯祠是一定要去的,那里承载着三国文化,多有意义!”
李姐却抢过话头:“锦里才是成都的精华,不去锦里等于白来!”
张姐也不甘示弱:“宽窄巷子才是最能体验成都慢生活的地方,必须先去那!”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脸涨得通红,就差吵起来了。
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各走各的,原本热热闹闹的结伴游,变成了各自孤零零地逛景点,想想都觉得憋屈。
除了意见不合,健康问题也是个让人最烦心的。
在九寨沟爬长海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
刘姐有低血糖,我们爬得正起劲时,她突然脸色苍白,脚步踉跄,差点晕倒在地。我们几个手忙脚乱,翻遍了背包找糖果、矿泉水。
好不容易等她缓过劲来,她却黑着脸埋怨:“都怪你们走得太快,也不等等我,我这身体哪吃得消!”
我们听了,心里委屈得不行,明明一路上都在照顾她,怎么还成了我们的不是?
我们还组队去过新疆,那次是自驾游,以为自己开车会开心点,可还是状况百出。
赵叔是个节俭惯了的人,一路上盯着手机地图,非要找最便宜的加油站。结果为了省那几块钱油费,我们绕了一大圈冤枉路。
车子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开了好久,眼看着太阳一点点西沉,大家心里都着急上火。等好不容易到了景点,天都快黑透了,啥景色也没看着。
吃饭的时候也不省心,有人爱吃羊肉,有人闻到膻味就皱眉头,点个菜都能吵得面红耳赤,一顿饭吃得剑拔弩张。
最让人气愤的是洗衣服的事儿。出发前大家说好轮流洗衣服,可轮到王姐时,她不是说腰疼,就是说腿疼,找各种借口推脱。
我和老伴心善,想着大家一起出来玩,多干点就多干点,连着洗了好几次。
可时间一长,我们也累得够呛。
有一回,我实在忍不住说了她两句,没想到她立马就翻脸了,大声嚷嚷:“不就洗个衣服吗?至于这么计较?”从那以后,大家见面都不怎么说话了,关系变得冷冰冰的。
从那以后,我们就不敢约广场舞的几个姐妹去旅行了。
后来,我们就约了老年大学的几个同学,觉得都是体制内的,平时也一起上课,觉得挺合得来的,就约着一起去了东北看雪。
然而,这趟旅行也不理想,虽然没有矛盾,但因为队友有人身体不好,整个旅行都很无趣。
当时我们满心期待地到了哈尔滨,就等着去冰雪大世界看冰雕、玩雪了。
可刚来到酒店,一队友陈姐的儿子就打来了电话。电话里,他一个劲地叮嘱:“我妈有关节炎,不能长时间在外面受冻,你们可别带她去冰雪大世界啊!”
这可把我们难住了,我们这次旅游的重头戏就是冰雪大世界,不去多可惜。没办法,最后只能分成两拨人,一拨去冰雪大世界,一拨陪着陈姐在市区闲逛。
好好的一趟旅游,被搅得支离破碎,一点兴致都没了。
这两年五波不痛快的旅游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那就是和熟人出去旅游,矛盾多如牛毛。
退休前,大家在工作和生活里相处,有些小毛病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旅游的时候,每天舟车劳顿,人又累又烦躁,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成为导火索,把多年的交情吵得稀碎。
而且旅游中意外太多,像生病、摔跤这些突发情况,处理起来麻烦得很。要是碰上通情达理的家属还好,万一家属不讲理,那可就没完没了了。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现在,我算是学聪明了。以后旅游,就和老伴两个人,开着车慢悠悠地逛。
想去哪就去哪,累了就找个地方歇脚,享受属于我们俩的悠闲时光。要是去远的地方,就报个专业的老年旅游团,虽然多花点钱,但省心又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