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歼-36和歼-50两款第六代战斗机横空出世,备受瞩目,尽管官方尚未透露这两款战机的定位,但从网络上的诸多报道和分析中,仍可管窥见其强大潜力以及对未来作战的深远影响。



据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歼-36研发团队正全力以赴研发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致力于攻克六代机在航母上着舰这一难题。

如若歼-36上舰,优势得天独厚。它体型庞大,内部弹仓宽敞,具有强大的武器搭载能力。可携带超高声速导弹、超远程空空弹等多种先进弹药,能显著提升航母攻击效果和海空控制能力。其作战半径十分可观,可达3000公里,若进行空中加油,作战半径甚至能延伸到4500公里,这意味着从南海起飞的歼-36能够对关岛军事基地形成战略威慑,极大地拓展了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范围。

同时,歼-36采用全向隐身涂层,配备先进的电子战模块,具备出类拔萃的隐身性能和电子战能力,使其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大幅跃升。



然而,歼-36要实现上舰,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其无尾翼布局虽然在隐身性能和飞行阻力方面独具优势,但却给精准着陆控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没有了传统的平尾和升降副翼、俯仰襟翼、扰流槽导流板等冗余控制面,飞机在降落时难以保持稳定状态,操控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航母航行时产生的舰载气流效应,如舰尾流扰动等,也会对降落的舰载机造成巨大干扰,使着舰风险剧增。

成飞开发的直接力控制系统打破常规,将飞行路径与姿态分开调整,使飞行员能够驾轻就熟地精准操控飞机,在确保俯仰稳定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对飞行状态的精细入微操作,为在航母上安全降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解决舰载机降落时对数据库的依赖问题,研发团队还精心打造了定制化模块。该模块能够迅速消除控制面的扰流,极大地提升了飞机降落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模拟测试中,即便遭遇海浪形成的空气乱流,这套系统也能游刃有余地进行修正,飞行员的控制误差甚至能控制在毫厘之间,这为歼-36在复杂海况下成功着舰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若歼-36为六代重型机,其重量可能达到50吨,远超美国海军10万吨级航母适应的舰载机35吨重量上限,这将严重影响航母甲板的运作效率,对舰载机的起降调度和航母的整体作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从武汉“航母楼”的扩建情况来看,依据网友通过卫星照片进行距离比例测量,扩建后的“航母楼”宽度约为81 - 82米,较美国“福特”级航母飞行甲板的最大宽度还多出2 - 4米。若按大致舰体比例推算,新航母长度或达335 - 338米,排水量有望攀升至11万吨级。此外,外媒卫星监测显示,004型核动力航母已在大连造船厂组装完成,推测其总长超350米,甲板宽度达82米,满载排水量可达12万吨。

然而,这些信息尚无官方定论,中国是否已拥有满足歼-36上舰吨位要求的航母仍未可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若未来建成11万吨以上的航母,从吨位层面将为歼-36这类大型舰载机上舰作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歼-50同样是一款备受关注的第六代战斗机,尽管目前公开信息凤毛麟角,但从一些推测和分析中,仍可感受到其强大的性能潜力。

有观点认为,歼-50采用兰姆达机翼+全动翼尖+二元矢量喷管的独特组合,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其在无尾布局下的雷达反射面积低至0.0001平方米级,全向隐身性能超越美国F-22。其DSI进气道与机身完美融合,不仅提升了飞机的隐身性能,还优化了空气动力学性能。侧弹舱可搭载霹雳-15级中距导弹,配合多频谱光电系统,能够先发制人,在空战中抢占先机。

歼-50体型紧凑,采用双发布局和折叠机翼设计,使其具备了成为优秀舰载机的先天条件。若未来歼-50能够成功登上福建舰及下一代核动力航母,将彻底扭转西太平洋航母打击群的力量平衡。其出色的机动性和隐身性能,能够在海战中为航母战斗群提供空中防御和制空权争夺能力,成为航母战斗群的空中利刃。

若在航母上实现歼-36与歼-50的混合使用,将构建起一种极具创新性和战斗力的海空战体系。歼-50可承担前方夺取制空权的重任,而歼-36能够携带多种先进弹药,对敌方舰艇、陆地目标等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击,成为航母战斗群实施远程打击的中流砥柱。

如果将无人机纳入这一作战体系,将进一步提升其作战效能。无人机可以承担侦察、干扰、攻击等多种任务,还能与歼-36、歼-50协同作战,形成铺天盖地的蜂群攻击,增强打击效果。通过这种有人战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模式,可打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海空战体系。

这种歼-36与歼-50的组合,相比美国海军目前的舰载机配置,有望形成质和量的双重优势。美国海军正在发展的舰载机体系,与中国的两款六代机组合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若中国的歼-36和歼-50都具备海战能力和舰载机能力,这种组合将使中国海军在海空战中拥有更强的作战能力和威慑力,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的作战任务和威胁。

歼-36和歼-50的出现及其组合设想,为中国未来海空战带来了无限可能。尽管目前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和不确定性,但随着中国航空技术和海军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一设想或许在未来能够梦想成真,为中国在全球海空战领域赢得战略主动地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