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革命前辈,他们为了解放这片土地,建立新中国付出了太多,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后人代代传唱,他们的革命精神在后辈中代代相传。
在这些革命英雄中,有精忠报国的男性,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张琼就是其中一位。
她原名朱舜华,出生在官僚之家的她却乘着进步的思潮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她是活泼的少女,在青葱岁月结识了杨开慧,与其一见如故,成为密友,泼辣的她还常常喊毛主席为“润之哥”。
而她同样也是坚定的革命者,为了保护革命的火种,她先后失去了5个孩子,恶毒的敌人甚至将她孩子的尸骨钉在门板上,但她依然没有因此而出卖组织。她一生为革命教育事业奋斗,将自己的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
进步的女学生
1902年,一个女孩出生在了湖南的一个官僚地主家里,家里人甚是欣喜,为她起名为朱舜华。她虽是女儿身,但家里对她也是百般疼爱,早早地就送她去读书,年幼的朱舜华便在老师的教导下开始读书识字。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朱舜华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1917年,15岁的朱舜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那里,她迎来了与进步思想的第一次邂逅。
那一年,引领青年人思想潮流的胡适在《新青年》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呼吁破除以前的文学规范,剔除糟粕,给文学创造一个全新的面貌,那一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一声枪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学校里,朱舜华与饱读进步思想的学生朝夕相处,逐渐地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即使她是官僚家庭出身,但在不断的学习与阅读中,她明白,社会中有太多的弱势群体被欺负、被压迫,她设身处地的为这群穷苦人民着想,为他们奔走发声。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五四运动”,学生和工人罢课罢工,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作为进步学生中的一员,朱舜华也同同学们一道,对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所签署不平等条约的行为表示抗议。通过这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朱舜华结识了毛泽东与杨开慧。
在这场进步运动之后,朱舜华加入了由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等人创立的新民学会,从此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对于女儿参与革命的做法,朱舜华的家里自然是不愿意接受的。
自己辛辛苦苦地抚养多年的女儿,到头来居然要革命到自己头上,家里对于朱舜华这样“大逆不道”的做法十分痛心,他们想方设法百般阻挠朱舜华参与各种革命活动,甚至威胁她要断了她的经济来源。
就如同电视剧里的那些大小姐一样,朱舜华是天真烂漫又富有理想的,但同时,她又是倔强的。见家里人如此反对自己的事业,朱舜华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阶级的对立,自己不可能站在管阀地主的阶级伸手帮助无产阶级的人民。
想要真正融入工人阶级,为穷苦老百姓做些事,就要脱离现在富家小姐的身份,脱离一直庇护她的家庭,真正成为一名工人阶级。于是,倔强的朱舜华心一横,公开对外宣布,自己不稀罕家里的荣华富贵,对于自己做出的选择,自己走上的道路,她从不后悔。
就这样,一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没有被金钱所腐蚀,也没有被原生家庭的思想所捆绑,她挣脱了封建思想的压制,在进步思潮的浇灌下野蛮生长。
如今,这颗小小的种子已经成长为了郁郁葱葱的小树苗,曾经可爱的小丫头已经成为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已经可以独立判断对错,做出选择,承担后果了,而这时,也是时候与曾经的阶级一刀两断了。
于是,朱舜华离开了汝城,与被封建官僚思想所腐蚀的家庭分道扬镳。
革命之路
在革命的初期,最先大规模接受进步思想的群体便是学生,他们没有经历社会的腐蚀,内心纯净善良。在见过太多被压迫的人民,看到太多人间疾苦和不公平对待之后,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为这些群体勇敢发声。
那时的学生,心中都有一团火,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给社会带来一些好的改变,为当时那个黑暗的时代带来一点光明。
但是,当时进步的学生并不受学校欢迎。学校不为学生们的进步觉醒感到骄傲,反而觉得这是一群不安定的闹事分子。
朱舜华就是学校的一个“眼中钉”,她多次参与学生运动,挑起事端,最终学校决定将她开除。朱舜华就是在这个时候与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人相遇的。
那时的杨开慧在省学联负责宣传工作,因为常常帮助进步青年排忧解难,在学生中有着不错的口碑,在接待衡阳来的一批学生时,她注意到了朱舜华。
这个来自湖南的妹子就像当地的辣椒一样,泼辣开朗,又有着她那个年龄有的倔强,这让杨开慧对她十分喜爱,而朱舜华对这位热心帮助她的大姐姐也很是喜欢,两人一见如故。
在与朱舜华的交谈中,她了解到,这个年轻的姑娘因为积极参与学生运动而被学校拒之门外,再加上与家里断绝了关系,走投无路的朱舜华只得来到省学联寻求出路。
这样一个有知识,有担当的女娃娃让杨开慧很是喜欢,为了给朱舜华寻求新的落脚点,杨开慧介绍她去崇实女子职业学校教书,虽然只是一个代课老师,却可以给没有经济来源的朱舜华一个挣到生活费的机会。
同年11月,朱舜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不久后,朱舜华复学,回到学校读书,但是她并没有因为之前的被退学而退缩,相反,她与杨开慧有着密切的书信往来,两人亲如挚友。杨开慧在书信中交代朱舜华,即使回到原来的地方,也不要放弃革命的决心,她鼓励朱舜华继续积极参与革命斗争。
而朱舜华在学校中,依然是思想进步的新青年,她虽然曾被学校退学,但在学生运动时,她依然冲在最前面。1922年,因为发动第三次女师学潮,朱舜华再次被学校开除。这一次,朱舜华没有再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而是前往长沙,成为了湖南自修大学的一名学生。
1922年10月,在毛主席、杨开慧与刘少奇同志的介绍下,朱舜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后,为了革命所需,她改名为张琼。
毛主席对于这个喊自己“润之哥”的泼辣湖南妹子也十分上心,怕她是刷大小姐脾气心血来潮参与的革命,便时时敲打她,干革命不是容易的事儿,这条道路上要吃许多的苦,他提醒这个少女,既然要走这条路,就要学会吃苦,要是受不住这么多苦难,就早早地回自己的大花园去。
面对主席的教诲,朱舜华总是坚定的回答,自己要是受不住这样的苦,当初就不会从家里跑出来参加革命。而事实也证明,朱舜华同志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无论面对怎样的苦难,她都是组织坚定的拥护者。
骨肉分离之痛
理想往往是美好的,但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却有着千难万险。历史的糟粕虽然终将被丢弃,但是那些勇于伸手将它们剥落的人也注定会被灼伤,踏上了革命道路的朱舜华在这之后将走上一条仿佛看不到光的道路,而一路伴随她的,只有坚定的信仰。
1923年3月,在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撮合下,张琼与自己的爱人贺恕相遇相知。在“二七”惨案之后,为了发动更多的工人参与革命,夫妻二人便被派到水口山组织开展工人起义运动。
贺恕因为协助毛主席创立湖南自修大学,对于办学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与经验,于是被任命为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教育股长与水口山工人夜校的校长。
在这里,张琼协助自己的丈夫起草《告矿山职工书》、《罢工宣言》等进步文书,让进步思想之风刮进工人们的心中。
这样大张旗鼓进行的工人运动很快就引起敌人的注意,在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一周年时,组织决定举办一次庆祝活动,激励参与其中的进步工人,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然而,这一次聚会却为张琼夫妇招来了横祸,敌人注意到了这一次集会,他们冲进了集会现场,逮捕了大量的领导者,这其中就有张琼夫妇。
当时的张琼已经怀有身孕,敌人们没有因为她是一个行动不便的孕妇便放过她,相反,他们变本加厉地对朱舜华实施严刑拷打。他们想要利用一个母亲护子心切的弱点,撬开张琼的嘴。
但是他们算错了,直到张琼被打到奄奄一息,她依然没有向敌人透露一点组织的情报。后来,逃出去的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张琼夫妇营救出来,两个人虽然都保住了性命,但是张琼肚子里的孩子却因为敌人的拷打,胎死腹中。
但是,夫妻二人并未因为孩子的离去而放弃革命事业。1927年,“马日事变”之后,贺恕与张琼再次因为领导工人运动,成为了敌人的重点通缉对象。
敌人对夫妻二人围追堵截,却次次落空,恼羞成怒的敌人便抓住了张琼三岁的儿子。
他们想要通过孩子来逼迫带领游击队的张琼投降,可是张琼为了革命的胜利,硬着心肠不为所动,敌人便把这个可怜的男孩残忍地杀害,甚至还将他的尸体钉在门板上。
而在城中的另一个女婴则在奶妈的保护下成功地脱离了敌人的魔爪,但是却因为时期动荡,与张琼失去了联系。
就这样,张琼为了革命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多么致命的打击,但是,擦去眼泪,张琼依然坚定地选择继续抗战。
1927年,阔别多年,张琼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她向主席透露,自己有一个哥哥因为受到国民党的追捕逃上了井冈山,那里地势险要,是国民党管辖薄弱的地方。这次见面,给毛主席提供了关于井冈山的重要情报。
不久后,张琼与丈夫再次有了爱的结晶,他们带着两岁的孩子再次下山,诞下了另一个女孩。
但是,造化弄人,1929年7月,张琼再次被捕入狱,为了让这个硬嘴的母亲开口,丧心病狂的敌人剖开了她两岁孩子的肚子,套在张琼的头上。
再度失去孩子的张琼悲痛欲绝,她几次昏死过去,但依然没有透露组织的任何信息。在敌人的拷打下,这个刚刚生产过的母亲只剩下一口气,敌人以为她已归西,便将她的尸体丢到了荒野。
到了深夜,农民前来为她收尸,发现她还存有一口气,便喜出望外将她背回去救治。1930年,为了联系组织,她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别人照顾,而自己则与丈夫一路乞讨前往上海,与组织取得联系。
张琼托付给别人的那个女孩在后来的动乱中也与她走散了,而张琼夫妇二人的生活也过得紧紧巴巴。刘少奇曾经脱下身上的皮衣,要何珍宝当掉换点钱帮助这对穷苦的夫妻。
小结:
1947年,贺恕病逝,在临终前,他依然交代自己的妻子要坚持革命事业。而张琼也已经从一个当年活泼的少女成长为了一个稳重的革命者。
1950年,时隔27年,她再次与毛主席相见,一时间太多回忆被勾起,张琼不禁泪如雨下。当毛主席要留她在北京工作时,张琼却拒绝了,她想要回到上海。
她说,自己最开始就是从做老师开始踏上革命道路的,如今也要回到上海,做一个小学老师。
这名革命者一生将热血奉献给祖国的革命事业,自己膝下虽然无儿无女,却用自己的心血培养了众多孩童。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当初的誓言,是值得尊重的革命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