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昊在21岁时夺得首届“北海新绎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冠军,不仅刷新了中国围棋新生代棋手的成长速度,更被视为撼动韩国棋手申真谞统治地位的关键信号。这一成就背后,既是个人技术与心理的突破,也是中韩围棋格局重构的缩影。



一、破茧成蝶:首冠背后的历史意义

1. 新生代崛起的里程碑

王星昊的夺冠终结了上海棋手16年无缘男子个人世界冠军的空白,并成为现役最年轻的九段世界冠军。他在决赛中以2:0完胜李钦诚,展现了“布局敢创新、中盘能绞杀、官子滴水不漏”的全面能力。其成长轨迹(12岁定段、21岁登顶)印证了中国围棋青训体系的成效,尤其是上海清一围棋俱乐部“体教融合”模式的突破。



2. 赛事含金量与争议

尽管北海新绎杯云集了中、日、韩及欧美顶尖棋手,但王星昊的夺冠之路因未直接对战申真谞、朴廷桓等韩国顶级棋手引发讨论。半决赛中,檀啸、李维清等中国棋手提前淘汰申真谞、朴廷桓,客观上为王星昊扫清障碍。这种“团队护航”模式既凸显中国围棋的厚度,也暴露新生代仍需直面韩流核心的挑战。



二、技术革新:与申真谞的博弈密码

1. 风格差异与优势对比

申真谞的AI化统治:以接近AI的精准布局著称,前80手胜率常超90%,擅长通过时间压力压缩对手思考空间。

王星昊的破局之道:中盘计算深度与心理韧性成为核心竞争力。北海杯决赛中,他多次在AI判定劣势下逆转换胜,例如第94手“连回”关键子奠定胜局,第117手长考15分钟化解攻势,展现了超越AI定式的创造性思维。



2. 心理素质的代际跨越

王星昊在高压对局中表现出“超龄沉稳”,决赛全程胜率波动幅度不足20%,这与申真谞近期暴露的“逆境韧性不足”形成对比(如农心杯连胜后突遭屠晓宇半目翻盘)。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王汝南评价其“心理素质已跻身超一流行列”。



三、格局重构:中韩对抗的新变量

1. 中国围棋的集体突破

北海新绎杯四强被中国棋手包揽,李维清、丁浩等00后棋手同步崛起,世界前十排名占据半壁江山。这种“厚度优势”正消解韩国依赖申真谞的“单核模式”。王星昊的夺冠进一步推动中国围棋从“追赶者”向“规则定义者”转变,尤其在拒绝参与LG杯的背景下,彰显自主赛事体系的话语权争夺。

2. 申真谞统治力的裂缝

申真谞虽仍被公认为“综合实力第一”,但其“AI平推”战术正遭遇针对性破解。檀啸在北海杯八强赛中50手击溃申真谞,暴露后者应对非AI套路的脆弱性;王星昊在TWT杯、北海杯等赛事中积累的对战经验,也为未来正面交锋注入信心。



四、未来挑战:登顶之路的未竟课题

1. 技术补足与风格进化

王星昊需提升布局阶段的AI契合度(当前布局胜率转化率78%,低于申真谞的91%),同时保持中盘创造性优势。韩国棋院已开始研究其“2路托”等标志性手法,如何避免被针对性克制成为关键。



2. 直面申真谞的终极检验

尽管王星昊在线上对局中多次战胜申真谞,但线下大赛尚未有决定性胜利。2025年南洋杯决赛的首次世界大赛交锋(王星昊获亚军),以及未来三星杯、应氏杯等赛事,将成为检验其“超车”成色的试金石



结语:新王者的时代命题

王星昊的崛起标志着围棋进入“后申真谞时代”的序章。其首冠不仅是个人突破,更激活了中国围棋的竞争生态——丁浩、李维清等新生代的集体爆发,与申真谞的“单极统治”形成结构性对抗。若王星昊能持续精进布局精准度,并在与申真谞的正面对决中证明实力,围棋世界的权力天平或将迎来历史性倾斜。正如韩国媒体所言:“中国围棋的厚度已筑起高墙,申真谞的孤城还能坚守多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