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印度单方面宣布暂停《印度河水协议》,几小时后,美国国务院迅速站出来为印度背书,称印度有“自卫权”。这套配合看似仓促,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路透社》披露,印度早在3月底就已通过克什米尔水利局加紧蓄水,同时增派边境道路养护预算,内部文件用词是“为特殊时期做前置准备”。这可不是即兴操作,是蓄谋已久的布局。
【印度发表暂停与巴基斯坦签订印度河水条约的官方声明】
美国的动作之所以如此迅猛,是因为局势已经不是南亚内斗这么简单。《金融时报》分析指出,中巴经济走廊(CPEC)现阶段有超过60%的投资流向南部节点,而瓜达尔港到霍尔木兹海峡的直线距离不足400公里,一旦局势失控,全球20%的原油出口路径将直接受影响。换句话说,巴基斯坦的断水,不只是粮食问题,而是能源安全问题,是直接绑在中东油气动脉上的雷管。
但巴基斯坦,不是个空手应战的角色。央视军事频道在2025年2月的节目中披露,中国已向巴基斯坦交付50架JF-17 Block 3型战斗机、30多架彩虹-5无人机、十余套翼龙-2系统,以及4艘054A型护卫舰。这些装备,背后连接着完善的中式后勤补给系统——弹药、维修模块、技术支援一条龙直供前线。不是送装备这么简单,而是“把底气一起装配了过去”。
【巴基斯坦海军的最强战舰,来自于中国的054ap护卫舰】
反观印度,装备来源东拼西凑,法国阵风、俄制苏-30、以色列无人机,美国阿帕奇,堆出一支兵器展览会。《IDSA》今年3月发布的年报冷静指出,印度现役战斗机维护周期普遍在8至9天,关键零件供应高度依赖原产地,不存在战时快速替换能力。你打掉一批阵风,不是换零件,是等飞机打包送回法国原厂慢慢修。
所以,巴基斯坦和印度一旦硬碰,真正比的不是谁飞机多,不是炮弹猛,而是谁能在连续高压作战中,保持70%以上的装备出勤率。打的,是链条,是肌肉耐力,不是表面光鲜。
而美军这一边,根本没多余子弹救援。《华盛顿邮报》最新报道称,美国防部已通知白宫,现役155毫米炮弹库存仅能支撑两个月大规模地面作战。别说供印度打仗,美国自己都在发愁怎么撑得住乌克兰和中东前线。
【印度“万国牌”装备】
更现实的是,工业产能也不是随便喊口号能堆出来的。央视财经在4月16日披露,中国40%以上机械制造企业已完成军转预案,紧急动员能力控制在30天以内。工业体系冗余度,是中美军备竞争里最容易被外界低估、但最关键的一块。
这就清楚了:美国拉着印度强行开局,本质上是在用一根已经开裂的铁链拖拽一块巨石。印度打不打得动巴基斯坦是一回事,美国自己被拖下泥潭是铁板钉钉。
更要命的是金融链条。《参考消息》综合数据指出,截至2025年初,中国通过专项贷款和主权担保,为巴基斯坦完成了超180亿美元的再融资,直接覆盖了未来两年到期的主要国际债务。这意味着巴基斯坦哪怕局势升级,也不会立刻遭遇外汇断裂,能硬撑到局势反转。而印度,背着高达GDP 85%的外债率,外汇储备不过能撑七个月。
至此,局势已经非常明了。表面上是断水,实际是美印阵营自残式的供应链拉锯战。
这次,真正被看穿的是印度和美国:前者装备拼凑,后者弹药吃紧。而巴基斯坦,手握中国产能、背靠中式后勤、绑定人民币清算通道,能打,能耗,能熬。
这一次,断人水的是印度,断骨头的,很可能也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