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有人刷到,与辉同行的老板董宇辉得奖了。按理说,以董宇辉现在的热度和公司的销售数据,拿个奖再正常不过。

然而,这个奖却让他受到很多网友的质疑和谴责。

有人认为,把这个奖给了董宇辉,是对于奖项的亵渎,纯粹是瞎胡闹。

也有人觉得,只看热度不考虑内涵,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

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网友表达了对于董宇辉的支持,认为他得到这个奖项是实至名归。



争议如此之大的一个奖,到底是来自于哪里呢?

不久前,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古蔺郎酒庄园举行。

著名作家刘醒龙、蔡崇达、柳青等获奖,董宇辉也获得了一个“传播贡献奖。”

正是这个奖项,把董宇辉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董宇辉拿这个奖,是不是如有些网友所说的“德不配位”呢?

我看到,这些反对者普遍认为,董宇辉的才情目前还配不上“人民文学”这个高门槛。

其实,通过奖项的名字也应该能理解,“传播贡献奖”并不是一个纯文学的奖项,而是表彰董宇辉在接近文学与读者距离上的贡献。

表彰词里这样说:

“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

说白了,董宇辉和与辉同行这个平台,让《人民文学》杂志与读者实行了双向奔赴。

通过数据就一目了然:

2024年1月23日晚,《人民文学》杂志在与辉同行的直播首秀,作家梁晓声、蔡崇达坐镇。

4小时带动杂志全年订阅量暴涨至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

2024年12月20日,《人民文学》再一次来到董宇辉直播间,汇集了主编施战军,作家莫言、梁晓声几位大咖。



当晚的直播,累计700多万观众观看,最高在线人数27.8万人,2025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共售出2.9万套。

再想想之前,余华老师的书籍,两个小时卖出12.8万册;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经过董宇辉的推荐,4个月销售约71万册,销售额达上千万元,总印量超600多万册……

董宇辉在直播间曾反复提到过的《活着》、《苏东坡传》《月亮和六便士》、《三体》等好书,销售也都非常可观。

有人说,人民文学是一个严肃的杂志,不应该被流量裹挟。

实际上,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实体杂志的路越来越难走是现实,如果还“固守陈规”跟不上时代,被淘汰是必然的。

这些年,人民文学也在尝试改变,比如推出网上新媒体平台,推动通俗文学与网络文学合流,传统文学与流量的结合等。

实话说,在网络阅读如此方便的今天,人民文学杂志订阅一年要216元,这价格在网友日常购买的会员年费里并不算低了。

文学期刊的边缘化是无法避免的事实,而董宇辉能用一己之力把读者拉回到实体杂志上来,其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你可以说他的文学内涵不够深,比如常有读错字的时候;也可以说他不懂装懂,竟然把“铀的发现”按到了居里夫人身上。

但实话说,谁没有犯点错的时候。

别忘了,董宇辉的本职工作是卖货,在这点上,他做得很到位。

而且,人民文学给的奖项很清楚,传播贡献实际上就是一个“最佳销售员”的奖励,文学杂志说不了那么直白,这很难理解吗?

很多媒体和网友义愤填膺的指责人家“不配”,属实是反应过头了。

董宇辉干的就是销售行业,人家把书卖的也确实不错,给他这个奖有什么问题?

搞笑的是,很多批评他的人压根就没有读过“人民文学”这本杂志,也根本不看具体的奖项是什么,就站出来对着董宇辉口诛笔伐。



如此紧张,大可不必!

董宇辉配不配,其实看他采访过的作家怎么说就一清二楚了。

余华坐客与辉同行,在介绍自己的书籍时,他选择交给董宇辉来讲,理由是“你讲的比我好”。

短短6个字的份量很重,也说明了余华对董宇辉的认可。

作家梁晓声曾多次提到,只要董宇辉有需要,他就会来为与辉同行捧场,这又是怎样的认可。

给了董宇辉一个奖,既拉低不了人民文学的规格,也改变不了它的严肃性,反而是一件双赢的事。

文学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文学能与直播带货如此圆满的融合,董宇辉的这个贡献难道还不够吗?

点赞、关注、转发、在看都是鼓励,喜欢点个关注吧

封面·配图 /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