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吗?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有名的钻石之一,“光明之山”镶嵌在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曾经佩戴的王冠上。2002年伊丽莎白王太后的葬礼,“光明之山”就静静躺在王太后的棺材上,给人一种神圣的庄严感。



然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颗宝钻最早是从印度出土、属于印度的,曾被印度人称为无法复刻的奇迹,于1850年才落入英国王室手中。几百年来,印度人民一直惦记着“光明之山”,希望能把它给要回来,毕竟这是一种尊严的象征。2022年印度裔的苏纳克上任英国首相后,有印度网民便喊话苏纳克:“看你的了,把属于我们的至宝拿回来!”

可惜的是,直到2024年7月苏纳克卸任为止,“光明之山”依旧还被展出在英国的博物馆之中。然而随着近期中国河南本土的“柘光”等培育钻石品牌在京东、淘宝上走热,并且“河南钻石”的名号在海外打响后,印度人民似乎感觉又看到了新希望:“既然拿不回来,何不找中国定制个一模一样的呢!”



印度阿三们的脑回路向来清奇,他们之所以这么想,是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逻辑在其中的:首先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已几乎被全球科学家们共同证实了在物理属性(成分、硬度、折射率等)上完全一致,两者都是真钻,和莫桑石、锆石等仿钻截然不同,因此不存在“假货”一说;其次“光明之山”钻石本来就该属于印度,只不过被“抢走”了而已,如果本国内能诞生出一个完全一样的“真货”,那对方的岂不就顺理成章变“假”的了?

甭管阿三们这套逻辑对不对,你就说他们这脑回路你服不服吧~然而中国真的能复刻出“光明之山”钻石吗?中国制造什么时候竟然变得这么厉害了?

如果光从技术层面上看,似乎还真可行。

2019年,中科院在高品质钻石的培育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随后科学家们便选择了河南作为重要推广试点。之后的几年里,河南钻石飞速发展,截止到2024年,河南培育钻石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其中柘城县的产量为400万克拉,占河南的80%,已然成为了“中国钻石之都”。



而说到柘城,就不得不提其本地崛起的那些培育钻石品牌了。以上述提到近期在海外走热、被阿三惦记上的“河南钻石”代表之一柘光为例,既然能够火到破圈,那必然是有些“真功夫”在身上的。

柘光能不能定制出“光明之山”,因为没人试过所以无法妄断,但是柘光的“高端定制”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业内数一数二的水准了。

此前北京的李女士在柘光相关热度话题下评论,自述她因为在苏富比秋拍上错过了一对钻石耳坠,郁闷了好久,结果朋友告诉她柘光的大克拉高定钻饰非常不错,可以做孤品复刻,推荐她试试,没成想试试后,就发现大惊喜了:她发现在柘光定制的钻石耳坠竟然是有IGI检测证书(国际通用认证)的,并且证书上清楚标明钻石品质达到了“VVS净度、3EX切工、D色”。



李女士傻眼了,没想到自己在苏富比秋拍500万都没拿下的钻石耳坠,只花了30万不到,在柘光直接就给“造”出了基本一样的,而且品质竟然比秋拍上的那对看着还要耀眼。对比之下,她突然觉得以前花大价钱买那些欧美产的钻饰像极了“智商税”。

至于“光明之山”,虽然克拉数大,但是只要技术过关,想要复刻也不是不可能。中国培育钻石的技术,当下可是全球领先的,更别说前不久吉林大学与中山大学联合团队还宣布成功研发出了“超级钻石”(论文成果已发布于《Nature Materials》),性能指标全面超越天然钻,这又再次给了西方钻石巨头们“当头一棒”,不少网友甚至感叹:培育钻石当道,天然钻越来越弱势了!

因此在能够实现“1:1复刻”的培育钻石领域,下定决心想要复刻出一颗“光明之山”应该是可实现的。只不过,就算按照柘光1克拉8000元价格来算的话,105.6克拉的“光明之山”钻石花费也要达到近百万了,更别说这么大克拉的钻石所需要的加工费了(克拉数越大的钻石加工难度越大,所耗费的成本也越大),最后总价可能需要上千万,这笔钱印度网友们肯定是出不起的,所以委托中国帮他们打造一颗“光明之山”的美梦,也只能存于印度网友们的幻想中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