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陆的四月春寒未退,渥太华却上演了‬一场‬荒诞的政治戏剧——加拿大‬总理卡尼对着镜头振臂高呼“中国威胁”,却对白宫“吞并加拿大”的言论‬充耳不闻。

2025年4月,在一场加拿大竞选辩论中,主持人让回答谁是对加拿大最大的威胁,没想到‬总理卡尼脱口而出:中国和中国人!而‬讽刺的是,就在一个月前,加拿大刚从中企手中接下730万桶原油大单,创下历史纪录。温哥华港的油轮还飘着中国石油公司的旗帜,卡尼的“反华剧本”却已迫不及待上演——这种“吃饭砸锅”的戏码,连加拿大网友都调侃:“政客的良心,比北极的冰川融化得还快。”



更荒诞的是,当特朗普的“吞并加拿大”言论在北美大陆回荡时,卡尼却对家门口的威胁视若无睹,反而对着太平洋彼岸的中国挥起“道德大棒”。这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滑稽场景:恶霸邻居拎着刀在门口叫嚣,那人‬却指着远方的书生大喊“他要杀我!”

加拿大的“软骨病”早已病入膏肓。其75%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特朗普一句“加征汽车关税”,便让卡尼政府连夜宣布对美妥协,豁免关键商品关税。可转头对中国,加拿大却摆出一副“硬汉”姿态:一边享受中国市场的千亿红利,一边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却‬腆着脸‬跑到WTO上演“贼喊捉贼”的闹剧。

这种“对美跪着讨好‬,对华站着骂街”的双标,最终‬让‬加拿大‬人自己‬吞下了‬苦果‬。西部豌豆价格因中方反制暴跌40%,渔民日损百万加元,安大略省钢厂因美国关税裁员3万人——当卡尼在渥太华高谈“中国威胁”时,这些数据正在加拿大土地上书写着真实的“威胁清单”。

卡尼的“中国威胁论”,本质是一场精明的选票赌博。加拿大华裔人口占比5%,印度裔同样占5%,这10%的“关键少数”成了政客眼中的肥肉。但吊诡的是,卡尼团队深谙“华裔反华”的畸形政治生态:通过放大少数新移民的“皈依者狂热”,将中国污名化为“共同敌人”,既能收割反华票仓,又能向美国递“投名状”。

这种策略像极了马戏团的驯兽师——挥舞着“价值观”皮鞭,让族裔群体在身份撕裂中互相撕咬。而真正的驯兽师美国,此刻正坐在观众席上嗑着瓜子,欣赏加拿大这只“政治哈巴狗”的表演。

19世纪,华工用血肉筑起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换来的是《排华法案》和人头税;21世纪,华裔科学家推动加拿大科技腾飞,却被扣上“间谍”帽子。如今,卡尼的“威胁论”不过是历史轮回中的新篇章:当国内通胀破7%、房价飙升40%时,中国永远是政客最方便的“背锅侠”。

这种套路连加拿大网民都学会了自嘲:“我们哪是什么主权国家?不过是白宫的关税仓库兼反华广播站。”

卡尼政府最新奇的操作,是将中国北极科考船污蔑为“战略渗透”。然而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近五年参与的国际科研合作占比21%,而加拿大自己的北极项目中有129项依赖国际合作。这种“自己偷井盖,却骂别人带铁锹”的逻辑,让人忍不住嘲讽:“如果中国算威胁,魁北克独立武装岂不是外星入侵?”

卡尼的可笑‬言论‬,暴露了小国政客在霸权阴影下的集体焦虑:既想挣脱美国的锁链,又贪恋锁链上的残羹冷炙。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表演,终将被现实打脸——当阿尔伯塔省绕过联邦直接对华卖油,当魁北克农民自发组织“中国市场保卫战”,加拿大政客的“威胁论”泡沫,迟早会被民意的钢针戳破。

历史早已证明:靠虚构敌人转移矛盾的国家,最终只会成为真正的孤岛。毕竟,当中国C919客机穿越东南亚‬、当“冰上丝绸之路”联通北极时,某些人只能‬困在“价值观”的‬茧房里,对着镜子练习“威胁论”的独角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