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执政百日交白卷,中美关税战吃亏,俄乌调停无人理,急于找回面子的他,只能把伊朗当作最后突破口。
军事威胁与外交施压并用,特朗普急切想在伊朗核问题上扳回一城,然而哈梅内伊态度异常强硬,直接拒绝接受"霸凌者"要求。
特朗普为何非伊朗不可?哈梅内伊哪来的底气硬刚美国?
作者-山
伊朗成为最后救命稻草
美国白宫内,特朗普的脸色比乌云还黑。桌上的经济报表和民调数据宛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刺痛着这位自诩"交易大师"的总统。上任百日,他发现自己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外交泥潭。
中俄两大强国如同铜墙铁壁,任凭他如何叫嚣,都纹丝不动。这个时候,伊朗就像沙漠中的一处绿洲,成了他迫切需要的政绩救命稻草。
为什么是伊朗?原因很简单。相比中俄这样的大国,伊朗看起来是个容易对付的目标。至少在特朗普眼中是这样。毕竟,他在第一任期就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似乎没遇到什么阻力。现在,他急需在伊朗身上"做成一单大买卖"。
信息源:2025-04-17 07:04·大象新闻 中方回应美对华加征245%关税: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
当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团队递上伊朗情报简报时,他眼前一亮。如果能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让步,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谈判天才"本色,还能向以色列和沙特等盟友展示美国的领导力,何乐而不为?
然而,特朗普没想到的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他的施压战术不屑一顾。在公开讲话中,哈梅内伊甚至毫不客气地称美国为"霸凌者"。这让特朗普面临两难困境,要么继续加码直到伊朗屈服,要么承认失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何特朗普如此急于对伊朗施压?原因恐怕就藏在他与中俄交手的惨痛经历中。让我们看看世界另外两大强国是如何让这位美国总统碰得头破血流的。
信息源:2025-04-11 10:30·央广网 美伊赴阿曼谈判前 伊朗强调不惧美国威胁
中俄打脸特朗普
特朗普就像一个不懂象棋规则却偏要挑战大师的初学者,在中俄两条战线上遭遇了全面溃败。在对华关系上,他挥舞关税大棒,结果砸中的是美国自己的脚。
美国农民站在堆积如山的大豆前,欲哭无泪。硅谷科技巨头们更是坐不住了,苹果公司高管紧急召开会议讨论组件成本上涨问题——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占比高达67%,关税意味着每台设备成本暴增300美元。
市场反应更是血腥残酷。美国国债遭遇恐慌性抛售,十年期收益率突破5%,创16年新高。连美国三大零售巨头都联名上书白宫,警告关税政策可能导致80万零售业工作岗位流失。
信息源:2025-04-07 13:34·环球网 新一周继续大跌!美股过去两交易日已蒸发5.4万亿美元
特朗普的对俄策略同样惨不忍睹。他自信能用"交易艺术"让普京乖乖听话,结果第一回合就被打得找不着北。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乌接受领土交换方案,却被俄外长拉夫罗夫当场嘲讽为"新殖民主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不买账,社交媒体上怒怼,克里米亚永远是乌克兰的!与此同时,莫斯科街头的坦克生产线昼夜轰鸣,普京签署法令加速军工生产,根本不把特朗普的威胁放在眼里。
在中俄的双重打击下,特朗普犹如折翼的老鹰,不得不加速寻找能够重塑威望的新突破口。就在他急切寻找出路之际,哈梅内伊却表现出一种反常的强硬姿态,这种底气究竟来自何方?原来,中俄两国在伊朗背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源:2025-04-24 02:45·财联社 特朗普炮轰泽连斯基:他可以选择再打三年 然后失去整个国家
哈梅内伊的底气来源
当特朗普满脸通红地在白宫发出对伊朗的威胁时,德黑兰的哈梅内伊却仿佛胸有成竹。这位伊朗最高领袖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不仅没有丝毫退缩,反而直接拒绝接受"霸凌者"的要求,态度之强硬令人咋舌。
他的底气何来?答案藏在一组惊人的数据里。过去一年,伊朗与中国的贸易额增长了40%。中国不仅成为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还向伊朗提供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与此同时,俄罗斯副外长公开表态,中国要多少油,俄罗斯就会运多少。这话虽非直接针对伊朗,却清晰展示了俄方的立场——在能源问题上抱团对抗美国。
中俄为伊朗撑起了一把经济保护伞。面对美国的金融制裁,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绕过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允许伊朗在全球市场上继续买卖商品和能源。这使得美国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给了哈梅内伊足够的回旋余地。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伊朗的价值更是不可替代。作为连接中亚和西亚的战略枢纽,伊朗是"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参与者。中俄两国都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个关键节点落入美国掌控。
更令特朗普恼火的是,哈梅内伊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愈发自信。他不仅拒绝接收特朗普的威胁信函,还公开宣称,美国并非寻求谈判,而是在提要求。这种强硬立场背后,是中俄两国提供的实质性支持和默契合作。
这种中俄伊三国的战略联盟不仅改变了当前局势,还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格局。特朗普原本期望能够各个击破,却发现自己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三角关系。
特朗普、伊朗与中俄博弈
国际关系舞台上,一场引人注目的三角博弈正在上演。特朗普面对的不再是孤立的伊朗,而是在中俄支持下的一个全新棋手。这场博弈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的政绩单和国际声誉。
美国传统的极限施压策略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俄伊三国形成了一种非正式但高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特朗普的每一步棋,都会引发三国的协同反制,大大削弱了美国的战略灵活性。
全球产业链正加速"去美国化"。越南纺织业承接了30%的中国订单转移,墨西哥成为新能源汽车投资热土。这些变化预示着,即使特朗普在伊朗问题上勉强取得某种"胜利",也无法阻止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
更令华盛顿忧心的是,北约内部裂痕正在扩大。法国拒绝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德国自顾不暇地提高国防预算,土耳其和匈牙利则悄悄与俄罗斯谈判粮食出口协议。传统盟友的离心倾向,进一步削弱了特朗普对伊朗施压的国际支持基础。
面对这种局面,特朗普或许不得不重新评估对伊政策。继续强硬可能导致更大的国际孤立;选择妥协则会被视为软弱无能,损害其强人形象。无论哪种选择,都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特朗普似乎正输掉先机。他的"美国优先"口号无意间促使中俄伊三国加速走向战略协作,形成了一种特朗普始料未及的新均衡。这一变化,或将成为国际秩序转型的重要标志。
结语
特朗普的外交困境折射美国霸权危机,"美国优先"悄然变为"美国退缩"。中俄伊战略协作正在重塑国际格局,华盛顿霸权受到前所未有挑战。
从中东到亚太,特朗普政策处处碰壁,伊朗问题成为其执政成败关键。哈梅内伊则借助中俄支持,展现出罕见强硬姿态。
大国博弈下各国如何寻找平衡?新国际秩序将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