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2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张智伟)近日,由深圳国际仲裁院(下称“深国仲”)主办、深圳市南山区创新发展促进中心与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承办的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在前海举行。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办理知识产权案件1088宗,总争议金额超24亿元,累计结案954宗,结案率为87.7%。涉及美国、俄罗斯、德国等18个国家或地区,案件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深圳是一座科创之城,扎根其中的深国仲自成立以来处理了大量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为中外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途径。2021年,深国仲经批准设立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作为专业性分支机构,组建了由境内外高科技专家和知识产权学者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迄今已拥有知识产权专长的仲裁员326名,覆盖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积极为境内外高科技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提供独立、公正、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服务。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境外企业“引进来”的步伐加快,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数量日益增长。在诸多争议解决方式中,仲裁越来越受到国际商事主体的青睐。
“相比诉讼,仲裁具有快速、保密、跨境执行三大优势。”全球通信行业头部企业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法律顾问、深国仲仲裁员杜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国仲近年来通过提升仲裁员国际化水平、推动仲裁规则与国际接轨,让中外当事人越来越信任,乐意选择。
仲裁规则是仲裁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服务科技创新,深国仲于今年3月发布全国首个专利争议仲裁程序指引,在专利权有效性仲裁、临时禁令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深圳国际仲裁院专利争议仲裁程序指引》接轨国际规则,首次将临时禁令、对专利权有效性的审查引入仲裁,提升仲裁院在服务专利争议仲裁、保障企业创新成果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专业水平与国际竞争力。”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副主任王媛媛说。
深国仲院长刘晓春表示,深国仲将“以创新保护创新”的理念与方式,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规则创新,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仲裁服务水平,为高科技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在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国际经贸合作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