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的军事史上,林彪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在战场上,他是指挥若定的三军统帅,不但让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还在东北战场上纵横捭阖,以少数的兵力和武器,击败了敌人的百万大军。



东北野战军首长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在作战前线

不过,这样的一位军事指挥员,却不只是让自己的对手头疼,连自己身边的人也十分头疼。

他的一些怪癖,让人无所适从,比如说他经常自己配药吃,吃饭也从来都是“老三样”,而这一切的原因,都和战争有关。

林彪出生于1907年12月5日,湖北省黄冈人氏,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他的家庭生活却比一般的老百姓舒服得多。

林家一直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家里的老人一直希望自己的子孙,可以在乱世中做个平安轻松的人,林家的孩子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林育南、林育英、林育蓉

他们在读书时得到了启蒙老师李卓侯的青睐,李卓侯曾评价他们说:

“育南秉性聪慧,育英勤奋刻苦,育蓉既聪明又刻苦,日后都会大有出息,只是育蓉性子阴柔,不好把握,是龙是虫,一切全靠他自己。”



在李卓侯的教导下,三兄弟成长很快,不久之后,他们分别进入了新式小学读书。

在新文化的熏陶下,三人都接触到了革命理论,而林育南和林育英两人,因为年龄较大,理论水平也更加精深。

他们二人在参加革命后,将林彪也带上了革命之路,1925年,林彪正式入党。

也正是在这一年,国共合作进入了一个快车道,各种合作都非常地密切。

为了提高党员的军事素质,党中央决定选送一批年轻人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此前,已经有三批年轻人成功进入了黄埔军校,其中共产党员很多,所以对林彪这样的人来讲,上军校并无太大的思想压力。



在自己的青年时期,林彪曾经很喜欢一句诗:“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从中可以看出,他确实是心怀远大理想的,在得到可以进入军校学习的消息后,林彪异常兴奋,他立刻想到弃笔从戎,去报考黄埔军校,为了以后能在战场上拼杀。

参军不是小事,林彪在作出决定之后,还是想去找两位哥哥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

当时,林育南对他的决定十分支持,表示革命的事业离不开军事上的支持,在未来的革命道路上,会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林彪去黄埔军校学习,日后大显身手的机会将会有很多。

受到了哥哥的鼓励后,林彪的内心更加坚定了,很快,他考入了黄埔军校四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事道路。

林彪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也一直很稳定,他还会主动地动脑,去研究战术的相关资料。



他培养出了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看来,他的一些想法是“离经叛道”的,但是在战场上的实践证明,正是这种奇异的思维方式,让林彪的指挥往往出人意料。

1926年11月,林彪顺利地从黄埔军校毕业,并参加了北伐战争,初上战场,他就表现出了十分惊人的胆识和魄力。

在1927年5月间,北伐军与奉系军阀在河南进行了一场战斗。

当时,林彪所在的部队打了胜仗,开始向敌军展开追击,但是当敌军通过一座桥之后,林彪的长官却突然下令停止追击。

林彪深知,如果此时不一鼓作气地解决战斗,日后将会后患无穷。

他找到自己的连长,询问为何停止追击,连长给出的答案,是部队不能孤军深入,要等后方支援部队上来了再追。



林彪立刻提出异议,认为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敌军把桥梁炸断,或者在北岸设立好防御阵地,己方再追就难以成功了。

表达完态度之后,他就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当先冲了过去,受到他的感召,己方部队纷纷过桥作战,结果取得了大胜,这一战后,林彪升任连长。

1927年8月1日,林彪带兵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的作战失败后,他跟着朱德、陈毅作为偏师断后,在战斗中大显身手。

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战斗,林彪立下了不少战功,证明了自己,朱德认为,他是个难得一见的军事人才,于是对他颇为器重,并很快破格将他提拔为了营长。

井冈山会师后,红军的战斗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而林彪的表现一直很好,此时,毛主席也觉得他是个军事人才,于是又将他提拔为团长。



1929年,刚刚22岁的林彪已经与伍中豪、黄公略齐名,并称为毛主席麾下的“三大骁将”,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林彪成了第一纵队的司令。

但是,此时林彪信仰不坚定的弱点,开始慢慢显现了出来,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战斗越来越难,很多人都对红军的未来都不看好。

1929年底,林彪终于没有忍住,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在其中毫不避讳地问道:“我们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为了拯救这些悲观者,毛主席的一部著名著作诞生了,他回复给林彪的那封信,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题,批评了战场上的悲观情绪,并鼓励他要积极面对革命事业。

最终在毛主席的鼓励下,林彪又坚定了革命的信心,从此后,他南征北战,立下的军功越来越多,到了1932年间,他已经成为与刘伯承齐名的著名将领了。



刘伯承

时间来到了1934年,长征开始了,在这一阶段,林彪虽然在湘江战役中惨败,损失了大量的红军士兵,但是毕竟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突围的任务。

接下来,他的部队成功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打出了一些精妙绝伦的战斗,彻底改变了红军被围堵的命运,也打出了自己“常胜将军”的威名。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由红军改编而来的八路军一度打得很艰难,日军武装先进、补给充足;而八路军的物质条件却很差,不但要面对日军的攻击,还要应对来自国民党的压制。

所以在初期作战中,八路军吃过很多亏,不过,林彪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打出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胜仗。

1937年9月25日,身为八路军115师师长的林彪,率领部队在平型关地区设伏,准备攻击日本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板恒征四郎的第五师团。



第五师团是日军的“甲种师团”,他们武装精良、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极为强悍。

为了能打赢这场战斗,林彪集结了大量兵力,利用地形的优势,出其不意地发起了进攻。

在战斗开始后,由于地理位置选择得当,日军的飞机和大炮无法发挥威力,只能被迫和八路军展开白刃战。

虽然他们仍然占优,但八路军士兵悍不畏死,经常有人用以命换命的方式,拉着对手同归于尽,在八路军的英勇打击下,日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最终只能接受失败的结果。

从此以后,日军无法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林彪也受到了嘉奖,可正当他准备再接再厉之时,一件改变他一生、甚至是中国命运的意外发生了。

平型关战役胜利后,八路军缴获了大量日军物资,其中就包括一些日军的军大衣和军马。



八路军物质条件很差,于是上级决定,将军大衣、军马发放给军事指挥员使用,而林彪也得到了一些。

1938年3月间,林彪穿着日本军大衣,骑着缴获的战马,外出亲自察看部队的布防情况。

当他跑到了阎锡山势力的范围内时,一名中国哨兵误以为他是日本军官,对着他就开了一枪。

阎锡山士兵的这次误击,差点就要了林彪的性命,子弹从他的前胸飞进,从后背穿出,使林彪当场昏迷。

警卫员赶到后,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治疗,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不好,没有人敢在前线给他做手术,无奈之下,林彪只能被送到苏联救治。



图片来源网络

通过手术,林彪的性命保住了,但是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中枢神经受到了损伤,这是一种一辈子都无法解决的伤痛。

从此以后,林彪的脾气、生活习惯和饮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让他变成了一个怪癖一身的人。

比如说,林彪对温度特别敏感,在洗澡时,水温控制要在他的“标准数值”范围内,一旦超过或低于这个温度,他会感到非常难受。

甚至在刷牙时,他也不能用太冷或太热的水,要将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

此外,林彪还非常害怕风,一旦风吹得太厉害,他会立即出汗,继而感冒发烧,同时,他的肠胃问题也越来越多,以至于不能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从苏联回来后,由于身体原因,林彪开始从事统战工作,在温暖的华中一带工作,身体一度有所好转。



但是,随着解放战争的开始,林彪不得不进入东北指挥作战,东三省的寒冷气候,让林彪的身体状况又恶化了。

他经常胃疼,继而诱发了严重的失眠。在这种折磨下,林彪的身体出现了垮台的迹象。

不过,民间的一些土办法,此时派上了用场,有位东北老乡,建议林彪去吃“炒黄豆”。

按理说,黄豆并不含有对肠胃有益的营养成分,但是林彪吃了之后,却觉得肠胃舒服多了。

于是,他将炒黄豆当成了零食,在行军打仗时也一直在不停地吃。

为了治疗林彪,上级指派了几位医生,但是,林彪却喜欢自己看医书,给自己开方配药。



他为自己开了不少药,也吃出了不少问题,有一次,他开药时砒霜的量下得太大,险些把自己毒死;还有一次,他吃完药后精神错乱,在冰天雪地里狂奔,被警卫员强拉着才回了司令部。

1948年下半年,战事吃紧,状况瞬息万变,为了应对,林彪放弃了治疗,用身体扛着病痛。

辽沈、平津战役期间,他一直忍受着病痛,与敌人部队对抗,拖着病体,他打败了卫立煌、范汉杰、廖耀湘、白崇禧等一干敌军名将,立下了不世之功。

新中国建立后,林彪的病情变得越来越重,在1950年9月,他再次前往苏联接受治疗。

这一次,他过了一年多后才回来,但是,这次回来后,林彪的身上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虽然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在日常习惯上,不同寻常的东西就太多了。



林彪十分怕冷、怕热,还经常头痛、腰痛、失眠,而且肠胃也不好,有的时候,他甚至还怕光。

警卫离他远的时候,他会觉得有风,离得太近时,他又感觉压抑,弄得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无所适从。

此外,他在饮食方面,也要特别注意问题,比如,他吃鸡蛋、鸭蛋时,只吃青不吃黄;如果是吃馒头,必须要将其切开,放在水中泡软后再吃。

林彪日常的饮食,只有所谓的“老三样”——白菜、牛肉和馒头。

通常就是白菜和牛肉一起,放在水里炖煮一下,然后连汤带肉地吃,牛肉必须要选择纯瘦的,不能有一点脂肪。

有一次,一位厨师看林彪吃饭如此清淡,认为他的生活太“朴素”了,于是便找到工作人员说:“我会做很多其他的菜式,请让我给领导做些好吃的吧。”



工作人员赶紧解释,说林彪的肠胃不好,见不得一点荤腥,连放油炒菜都不行,否则就会恶心和腹泻,厨师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从此也不再张罗了。

除了不能摄入脂肪之外,林彪吃水果也是个大难题。

由于怕凉,他吃的水果必须用热水事先浸泡,而为了保证口感,浸泡完了还需要放上一些糖,如果温度不合适,林彪就不会吃,工作人员也就白忙活了。

我们不知道,林彪的种种怪癖,到底是他受伤之后神经受损所致,还是在胜利后的野心所致。

我们只知道,建国之后的他,和之前判若两人,不知道在这之中,病痛的因素到底占了多少,如果真的是由于病痛导致了他日后的种种,那阎锡山手下的那位哨兵,罪过可是真的不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