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现在已经是农历三月下旬,还有几天就要到农历四月了。

农历四月是夏季的第一个月,在民间也称孟夏,这时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农作物也进入了快速生长时期,农民们会忙于各种农事活动。例如,在北方地区,小麦开始灌浆,这时就需要注意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而在南方地区,早稻进入分蘖期,则需要进行除草、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



一年中,夏季是平均气温最高的一个季节,也最为炎热,俗话说:“该热不热,无谷不结”,在靠天吃饭的古时,夏季的冷热,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收成,所以就备受人们关注。

我国民间有“夏天热不热,就看四月初一”的说法,四月初一将至,今年夏天会很热吗?对人们有什么影响?我们一起看看农谚是怎么说的。



“夏天热不热,就看四月初一”

按照民俗,四月初一也称为“四月朔”。“朔”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中对“朔”是这样解释的:“朔,月一日始苏也。”其中“苏”通“稣”,意为“复苏”,指新月复苏,即初一新月初现。这时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光的时刻。

四月初一是春夏交接的关键节点,且这一天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此时月球引力最强,会引发一些自然变化。古人虽不完全清楚其中的科学原理,但也因此对这一日异常关注。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四月初一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对接下的夏季冷暖有着一定的预测和指示作用。

具体我们看下农谚是怎么说的?



“一日风雨,米贵,麦恶,赤地千里”

这句话出自古籍《开元占经》,意思是说四月初一这天如果是风雨天气的话,那么也就预示着后继会出现灾害性的天气,进而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损,引发粮食危机。

那具体是什么样的灾害性天气呢?我国民间有“四月初一雨,麦子水里涝”的说法,说的是如果四月初一下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那么也就意味着接下来日子里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麦子有受涝的风险,到收获时可能要在水中收割麦子,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年的夏季天气会相对湿冷。



类似的农谚还有:

四月初一雀湿毛,阴雨沉沉到月底”

“四月初一动了流,四十五天雨不休”

“四月初一雨,农家要受苦”

“四月初一黑一黑,丢了黄秧割小麦”

“四月初一下,家家卖娃娃”

以上这些农谚的意思都是说,如果四月初一这天下了雨的话,那么也就预示着后期雨水多发,不利于农作物成熟和收获,还可能妨碍夏收作物如蚕豆、豆类及油菜的及时收割,导致作物腐烂,农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四月朔日晴,夏季热烘烘;四月朔日雨,夏季凉悠悠”

这句农谚其实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出来了,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初一这天是晴朗天气的话,那么也就预示着当年夏天会比较炎热,而如果四月初一这一天下了雨的话,那么当年夏天大概率会相对凉爽一些。

农历四月正值东亚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调整期。若朔日晴朗,往往预示副热带高压提前增强西伸,形成稳定的下沉气流,抑制云雨形成,导致夏季持续高温;反之,若朔日阴雨,则可能表明冷空气活动仍较活跃,季风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夏季气温相对温和。明代《农政全书》就有"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气炎暑将始"的记载,显示古人已注意到四月初天气对后续气候的指示作用。



夏季马上就要到了,大家所在的地方还有哪些关于四月初一的农谚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