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中国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两次进入太平洋,不同之处在于上次是参加围岛演习“海峡雷霆-2025”,这一次更加靠近菲律宾列岛东侧。

看起来差别似乎不是很大,但对正在菲律宾“肩并肩”联合演习的美军来说,山东舰靠近这事绝对值得紧张紧张,因为意味着美军部署在菲律宾的“尖端武器”已被纳入歼-15的打击范围,若是在战时,至少一半驻菲律宾美军基地大概已被战火吞没。



(日本海自拍摄到的山东舰,显示有歼-15起飞)

从日本统合幕僚监部4月23日消息来看,当天上午11时,海上自卫队在宫古岛以南约790千米处海域,也就是菲律宾吕宋岛以东的太平洋海面上,确认发现山东舰及随行的055延安舰,海自出动第5护卫队的村雨级驱逐舰“有明”号(DDG-109)实施跟踪监视及情报搜集。

菲律宾方面的消息要更早一些,4月22日菲律宾《每日论坛报》援引菲军方的消息,称在巴布延群岛西南执勤的一架飞机拍到了山东舰及6艘驱护舰正在穿过巴林塘海峡,同日还发现一艘舷号797的815A型电子侦察船。

对山东舰编队的行动,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USNI)指出了另一个可能,认为解放军的目标,可能是在演练如何摧毁部署在北吕宋岛和巴丹群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NMESIS)。

4月1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滨海作战团(MLR)的中程导弹连,通过陆军第25战斗航空旅和空军第29战术空运中队的协助,将数目不明的NMESIS发射器从菲律宾北部部署到巴丹群岛的多个岛屿。据悉,在这些岛屿上,美军将得到菲律宾海军陆战队的协助,合作建立火力远征前进基地。



(巴丹群岛位置,距离台湾岛只有百余千米,位置重要)

不仅如此,第3滨海作战团的空中控制分队将操作AN/TPS-80地空任务导向雷达,向整个第3滨海作战团提供空中和海上监视,并将传感器搜集到的数据通过战术数据链发送到火力和空中指挥分队,供指挥部分析后再传输到炮兵作战中心整理归纳,最后返回火力远征前进基地。

这一长串看似高端的流程,实际上就是这个以演习之名部署到菲律宾的滨海作战团,将利用菲律宾的协助,全面建立起对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的监控,并使用可以发射NSM反舰导弹的NMESIS系统实施封锁。

NMESIS是一种美国雷神公司与挪威康斯伯格公司联合开发的机动式岸舰导弹系统,底盘是用无人物流车改装的轻型战术车(JLTV),搭载2枚康斯伯格生产的“海军打击导弹”,也就是NSM。

这种导弹战斗全重410千克,战斗部为125千克,射程大约185千米,速度约0.7到0.9马赫,采用惯性+GPS+末段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模式,弹体经过隐形设计,可采用低至3到5米的掠海飞行模式。



(NMESIS机动式岸舰导弹系统,单车可装载2枚NSM导弹)

总体来看,虽然无人作战底盘有点新意,但这款导弹其实远达不到真正的尖端武器水平,首先自身不具备远程探测能力,需要卫星、侦察机、预警机或无人机提供目标参数,很容易被解放军以电子战方式压制,推测那艘815A电子侦察船就有这个任务。

其次是生存能力不乐观,尽管机动性能不错,但巴丹群岛包括北吕宋岛都面积有限,如果没有长期经营建设地下掩体,很容易被察打一体无人机猎杀,况且AN/TPS-80雷达也有被反辐射导弹摧毁的危险。即便成功锁定解放军舰队并发射成功,速度太慢的NSM能否突破海红旗-9B、海红旗-10和1130近防炮组成的防空圈,也值得怀疑。

最后,从山东舰编队此次行动来看,解放军也不可能给美军封锁巴士海峡的机会。无论是山东舰,搭载的歼-15,还是055型驱逐舰上的鹰击-21、鹰击-18,都表明除非美军能以菲律宾的岸基航空兵第一时间压制解放军的行动,否则半个菲律宾的美军基地最多只要十几个小时,就会被解放军航母打击群化为飞灰。



(出动有人战机算不错了,届时更有可能是上百架无人机负责巡弋猎杀美军NMESIS)

这还是往好处了想,按照解放军的反介入和远程火力打击体系,出动舰队去摧毁菲律宾的美军基地是最后一招。真正的第一击,应该来自火箭军的东风-16、东风-17等中程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第二个上场的应该是挂载了空地-21的轰-6K或轰-6J轰炸机,出动舰队靠近菲律宾,与其说是补刀,不如说是打扫战场。

在美国已开始战略收缩的背景下,美国军方包括那些注定很难得到支援的美国大兵也很清楚,至少第一岛链,美军在火力上已经很难与解放军抗衡了。无论搞多少次“肩并肩”这样的演习,政治意义始终大于军事意义,只不过是企图煽动菲律宾当下一个乌克兰而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