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据航空航天开源组织Aviatsanta的报道,由中国沈阳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歼-35隐身战斗机于3月底在“福建”号航空母舰上完成了首次电磁弹射起飞测试。如果此消息得到官方证实,这将成为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里程碑事件,大幅提升远程作战能力。此前数月,歼-35已经陆续出现在陆基航母模拟设施和“福建”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这标志着中国将隐身舰载战斗机全面融入航母打击群迈出了关键一步。
本文是比利时《陆军认可》网站发布的一篇专栏文章,由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由于本文作者为比利时人,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所以部分认知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请大家理性看待,本人翻译此文章只是为了转述外国人员在分析从我国网络平台流出的照片后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本人观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福建”号航空母舰
“福建”号是中国迄今为止建造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与早期的“辽宁”号和“山东”号相比实现了重大技术跨越。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福建”号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为8万余吨,配备3台电磁弹射器,由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提供能量,发射效率据称比美国海军“福特”级航空母舰高出30%。虽然尚未正式服役,但“福建”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可以支持比滑跃起飞航母更重、更先进的舰载机,例如歼-35、空警-600以及攻击-11,在055型驱逐舰的支持下,目标直指美国海军的航母打击群。
歼-35部署在“福建”号上,是中国海军将第5代战斗机整合进舰载航空兵体系的关键一步。此前的“辽宁”号和“山东”号主要搭载歼-15,在血统上属于前苏联的“侧卫”系列,而歼-35则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隐身性能和网络中心战能力。早期的照片和泄露的信息显示,海军版歼-35的原型机已经在模拟甲板上进行过多次测试,这表明战斗机的研发与“福建”号的实战准备紧密配合。如果后续海试按预期推进,中国海军将很快具备一支在概念上可与美国海军相当的隐身舰载战斗机部队。
据报道,美国海军F-35C被中国视为隐身舰载战斗机的标杆,而歼-35的出现将大幅缩小双方技术和质量差距,即便所有性能指标并不一定完全对等。这将迫使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部署与战略计划更加复杂,必须重新评估中国在力量投送、海上拒止以及争夺关键海域控制权的能力(例如南海、东海,甚至可能延伸至印度洋及更远地区)。此外,歼-35的部署也将加强中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战略,使隐身战斗机能在更远距离执行进攻与防御任务,为未来高强度冲突提供更丰富的选项。
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号
除了“福建”号外,中国海军现有和未来的舰艇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搭载歼-35。“辽宁”号和“山东”号在理论上可以搭载改装的滑跃起飞型号,搭配歼-15发挥有限的作用。未来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也将标配电磁弹射系统,完全适配歼-35的作战需求。中国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号也配备了电磁弹射系统,能够起飞大型无人机和固定翼飞机。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号舷号为51,开创了全新的“5X”系列,与其他两栖攻击舰传统的“3X”系列相比,凸显了与众不同的作用。
歼-35原型机
歼-35本身有着相对较长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公开的FC-31项目,后者最初是面向出口市场,随后逐渐吸引起中国海军的兴趣。随着时间推移,一种专门针对航母作战而优化的舰载型号出现了,具备加强结构、折叠机翼、弹射起飞杆以及尾部阻拦钩等特点。在2010年代末期和2020年代初期,多架原型机进行了飞行测试。2021年,被称为“中国海军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的歼-35原型机正式亮相,外形更加成熟,而同期发展的陆基型号歼-35A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