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严肃的,不是任人肆意打扮的小姑娘。英雄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是他们做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英雄的事迹不应该被某些个人的所谓“常识”而否定。

近年来,网上很多“无知”的人,经常发表一些诋毁英雄的言论,用他们所谓的“常识”来质疑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可他们哪里知道,志愿军战士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在战场上是可克服,甚至战胜这些“常识”的。


黄继光剧照

今年是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69周年,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夺取敌人阵地,年仅21岁的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帮助战友成功夺取了阵地。可现在竟有人用所谓的“常识”质疑:黄继光的血肉之躯,怎么能够挡住敌人的机枪子弹?

对于这个质疑,曾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医政股收容所女卫生员,亲手给黄继光整理遗容的王清珍含泪讲出了当年的细节,还原了一个英雄的伟大事迹。


王清珍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目标直指被彭总称为朝鲜中线门户的——五圣山。美军调集了7万大军以及不限数量的炮弹和飞机,扬言要在一天内攻占五圣山上甘岭前的597.9和537.7高地。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驻守阵地的志愿军第15军战士们依托有利地形和坑道工事,冒着美军火炮和飞机的轰炸,打退了敌人数十次的攻势,成功坚守住阵地四天,粉碎了美军的计划。

见进攻受阻,美军指挥官恼羞成怒,在第五天呼叫了更多的火炮和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了炮火覆盖,倾泻而下的炮弹甚至将上甘岭的山头整整炸低了两米。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减少我军战士的伤亡,在请示上级后,志愿军第15军决定暂时放弃597.9高地,全部退入坑道工事中,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发起反攻。



当时黄继光是志愿军第15军135团2营6连的一名通讯员,虽然他参军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但在部队中表现得十分积极,打起仗来,他总是阵地中最活跃的一个人,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

用战友的话说,他一个人干了通讯员、担架员、运输员等好几个人的活,在战斗激烈时,还会冲上前线,与敌人展开搏斗。因为黄继光的出色表现,加入志愿军后不久,他就荣立三等功,并多次受到首长的嘉奖。在上甘岭战役开始前,他已经被调到营部直属通讯班。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对597.9高地发起反攻,为了确保各个连队一举完成攻坚任务,营里特意派参谋长张广生带着黄继光到6连指导工作。

美军占领597.9高地后,立刻在上面修建了地堡,在里面架设起机枪,来阻止志愿军的进攻。在重新夺取阵地的过程中,6连伤亡非常大。到20日凌晨,在连长万福来的率领下,6连又成功夺取了三处阵地,只剩下一个零号阵地还在敌人手中。

在零号阵地前,美军依托地堡中的机枪,形成了一个交叉的火力网,将6连仅剩的十几人压在坑道中抬不起头。眼看天就要亮了,如果不及时拿下零号阵地,在敌人的反扑下就会丢掉其他阵地,甚至还会影响整个上甘岭战役的进程。


志愿军战士

在这紧要关头,营参谋在张广生和连长万福来决定组织爆破组,前去炸毁敌人的地堡。就在万福来准备带队前去时,黄继光站了出来,说道:“连长,让我去!你是连长,应该在后方指挥队伍。”

见黄继光主动要求去执行爆破任务,通信员肖登良与战士吴三羊也主动要求参加爆破组,看着跃跃欲试的三人,营参谋在张广生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并当场任命黄继光为6班长,带领肖登良和吴三羊去执行任务。

见志愿军有战士爬出了坑道,美军赶紧发射了照明弹,将整个阵地照得犹如白昼,黄继光三人的一举一动,敌我双方都看得一清二楚。可三人毫无惧意,身上带着炸药包、雷管等朝着敌人的地堡爬去。

在成功炸毁三座地堡后,吴三羊不幸牺牲了,肖登良也身受重伤丧失了行动能力,黄继光也同样被敌人密集的子弹击中了左腿和胳膊,伤势很重。眼看东方已经泛白,如果再不炸掉地堡,就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想到这里,黄继光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朝敌人的枪口扑了过去。



在下面的连指导员冯玉庆在看到黄继光艰难起身时,就意识到了他要用身体堵枪眼,于是连忙说道:“快,准备冲锋,黄继光要用身体堵枪眼。”

由于敌人照明弹的原因,大家对于黄继光的行动看得很清楚,只见他飞身扑向了敌人的枪口,然后双手死死地抓住碉堡旁的麻袋,任由敌人的机枪怎么咆哮,他的身体也没有移动半分。

下面6连的战士们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悲痛和怒火,在连长等人的带领下,冲出坑道,一举拿下了阵地,全歼了敌军。

等他们再回头去看黄继光时,发现他的头上没有伤,但却落满了尘土,双眼还保持着生前的状态,死死盯着敌人的枪口。看到这里,战士们再也忍不住,纷纷落下了眼泪。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事迹立刻传遍了志愿军,为了表彰他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志愿军决定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事迹传回国内后,他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后来事迹还被编入教科书,让子孙后代都能够了解他的英雄壮举,学习他英勇顽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可近年来,总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血肉之躯抵挡不住机枪的子弹,在连续的射击下,身体很快就会残缺,并不能一直挡住子弹。

对于这些质疑,仍然健在的第15军45师医政股收容所女卫生员王清珍非常愤怒,她经常站出来斥责这些人的说法,为黄继光正名,并含泪讲出了一些黄继光牺牲后的真实细节:

“当战友们将黄继光的遗体从战场上抬下来时,他的身体还保持着封堵枪口的姿势。他的胸口和腹部都是大洞,背部也全部是空空的大洞,全身的鲜血几乎都流干了,由于天气寒冷,血水将残破的躯体和衣服都冻在了一起。”

“几位战友含着热泪,在一间破旧的房屋内,用热水慢慢擦拭他的身体,才将破碎的衣服和凝固的黑色血块取下来。清洗完毕后,我亲手将他胸前和后背的伤口缝合上,整个身体都被打空了,缝合非常困难。整个过程我的双手都在颤抖,在场的战士都在不停地哭泣。”



将英雄的遗容整理完后,战友找来了一身相对干净的军装给他穿上,然后移交给上级部门,将黄继光的遗体运回了国内,安葬在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在王清珍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顽强的黄继光,为了革命胜利,在扑向敌人的枪口后,身体已经被子弹打的残破不全,可他至死仍保持着堵枪口的姿势,死死抓住地堡,如此钢铁般的意识并不是一句常识就能否定的。

机关枪的子弹是可以打透人的身体,可地堡中的枪口一般都很小,当黄继光的身体堵住了枪口之后,还同时挡住了敌人的视野。如果敌人要想正常重新获得视野,就要停止射击,将他的身体推下去。

可6连的战士怎么可能给敌人这个机会,在黄继光挡住枪口的刹那,6连的官兵们就迅速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黄继光飞身堵枪眼,也许只阻止了很短的时间,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这就足够了。



结束语:

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他们的英名和英雄精神,需要被历史铭记,被后辈敬仰,而不是被诋毁,被遗忘。

正是无数个英雄,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不惧危险,顽强奋斗,用鲜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如今,一些别有用心者,总是以“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等口吻,来煽阴风、点阴火,这是无知,是可耻,是犯罪的一种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和言论,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制止。英雄不容诋毁!

希望广大民众都能像英雄一样,用热血、信仰、坚强的精神,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富强的新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