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曾踏足上海;十年流转,今日我携蜜而来。”在绿意盎然的鲁迅公园供销社集市一角,浙江金华义乌“年年青蜂”的创始人龚润奶,安坐于自家摊位后,向记者娓娓道来。
岁月似乎格外眷顾这位七旬长者,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为了这场沪上之约,他4月25日凌晨两点便起身,与团队成员带着精心酿制的油菜蜂花粉、原生态蜂蜜、独创的蜂六宝、以及甜蜜满溢的蜂巢蜜等一系列蜂产品,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
龚老与蜜蜂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这份热爱与专注凝结成了“蜂六宝”这一独步全国的产品。“这可是全国首创,”龚老自豪地说,“是在酿蜜的过程中偶然迸发的灵感。”
年年青蜂的摊位前,人流络绎不绝,不时有市民驻足,细细询问蜂蜜的价格与特色。
这场于4月25日拉开帷幕的“雨生万谷悦美食”上海供销市集促消费活动,特别设立了鲁迅公园铭品荟浙江金华义乌专场暨“金农好好共富市集”。自清晨8点至傍晚5点多,市集内人潮涌动,暖意融融。现场34个展位各具特色,几乎每个摊前都聚拢着好奇或寻味的消费者。
除了年年青蜂带来的甜蜜,来自浙江金华、义乌的众多农家珍品,也牢牢吸引了上海市民的目光。
作为金华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金农好好”此次携“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系列产品,可谓阵容鼎盛。
冷链锁鲜的两头乌精美礼盒、色泽诱人的金华火腿、汁水丰盈的现烤香肠、皮薄馅足的江南小笼包……这些地道风物甫一亮相,便点燃了市民的抢购热情。试吃区更是热闹非凡,香酥可口的两头乌酥饼、开袋即食的火腿丝等,常常供不应求。
“我们这个纯手工制作的酥饼,今天卖得最好。”来自义乌、传承非遗小吃手艺的楚楚姑娘告诉记者,这款咸香酥饼每袋15元,深受食客喜爱。这是楚楚首次来上海设摊,摊位上还有金华火腿、连环糕等一系列承载着乡土记忆的特色产品。
同样是首次亮相上海滩的,还有义乌市陈记青柴滚酒厂。他们带来了15箱遵循古法酿造的黄酒,首日便售出四五箱。“这个酒是古法酿造,纯手工,自然发酵,不违背节气,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摊位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这款酒风味类似黄酒,口感略带甘甜。“这一次来上海,也是看看上海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如何。”言语间充满了期待。
市集上,非遗手作麻糍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队,那豆香、糯米香与红糖香交织缠绕的芬芳,引得人食指大动;色泽红亮的义乌红粿也分外吸睛,以糯米粉与天然植物色素制成的粿皮,包裹着香甜的芝麻白糖馅,蒸熟后Q弹软糯,浓郁的传统风味使其成为现场当之无愧的“新宠”。
据悉,“金农好好”品牌还精心挑选了金华火腿系列、腊味系列、金华酥饼、古法番薯片等明星产品,进驻了嘉定区的3家惠民超市,让“舌尖上的金华”真正融入上海市民的日常餐桌。
事实上,自2024年伊始,上海供销合作总社便与浙江省金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深化合作,精准捕捉上海市场对“绿色健康”与“老字号”农产品的需求脉搏。通过设立专区展销、推动产品进驻商超等多元方式,成功构建了一条从浙中沃野良田直达上海百姓餐桌的特色农产品高效链路。
沪浙两地供销社携手,实践着“品牌共塑、流量共引、数据共享”的新模式,不仅拓宽了跨区域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渠道,更为描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供销合作新画卷,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此次鲁迅公园的展销盛会,亦是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围绕二十四节气主题,精心策划的“上海供销市集促消费”系列活动中的一环。除了金华义乌的特色风味,来自上海各区,以及江苏阜宁、浙江湖州、安徽金寨、云南德宏、福建三明等多个省市的供销合作系统也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由上海金山供销合作社带来的“金皇冠”臻甜小番茄,便是本土创新的代表。其整个种植过程由数据精密监控,杜绝化肥使用,依靠机器人采摘和精准分拣,品质卓越。继4月上旬在黄浦区的展销活动中广受好评后,这款科技小番茄再次亮相鲁迅公园,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品尝、购买。直至傍晚5点多,农链科技项目负责人汝利告诉记者,仍有顾客通过微信联系她,请她稍等片刻,“要来买几盒小番茄拎回家。”
记者留意到,4月25日清晨,鲁迅公园里晨练完毕的阿姨爷叔们,大多会悠闲地踱入市集,细细挑选。有的老先生上午买了些东西回家,尝过后觉得滋味甚好,下午便又折返市集“复购”。还有位阿姨笑着说,第二天要带着小拖车来,“准备多买点松江的大米回家尝尝。”这番景象,生动地诠释了这场市集的吸引力与市民的热情。
一场市集,两地风味。从金华两头乌的醇厚到义乌非遗麻糍的软糯,从冷链锁鲜技术到传统手工艺传承,浙中特色产品正以品质与创新叩开更广阔的市场。这场上海供销市集不仅是美食的盛宴,更是区域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写下舌尖上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