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界对东风本田电动化转型中的种种质疑,4月23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渡边丈洋在接受飞灵汽车等媒体采访时承认,现阶段东风本田部分电动车销量确实不太乐观。“这促使我们不断探索能打动中国客户的车型。我们将深化与国内产业链的合作,实现降本提速,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渡边丈洋说道。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也在整场采访中也多次强调,东风本田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探索一直不会改变,会坚定地走下去。回看东风本田这两年在电动化道路上的探索,从最初的油改电平台,到如今已经专门打造了纯电品平台,并且还在不断加快推进智能化去接近主流市场。

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东风本田已经相继推出了灵犀L和S7两款全新的纯电车型。在此次上海车展上,本田旗下纯电品牌“烨”还发布第二款重磅车型GT——全新的GT车型,进一步丰富其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产品阵容。按照计划“创未来2030”的战略,东风本田计划在2030年之前累计会推出10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而在品牌策略上,东风本田在保持拉升电动化转型以及电动化产品的品牌效应下,将会坚持走Honda品牌和灵悉双品牌战略。

潘建新表示,东风本田将继续依托央企东风集团优势的资源,和技术本田的产品进行加持。在其看来,依托两个母公司,东风本田长期积累的造车经验、制造标准流程,造车供应链体系,以及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链路,这是其在市场竞争中是短期内难以被超越的壁垒。



在这一过程中,东风本田也会全力拥抱中国市场,与中国本土化的企业展开深入的合作。比如,在智能化领域,东风本田与Momenta、DeepSeek等企业合作,弥补自身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另外,在去年10月份,本田还在中国建成了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

“未来东风本田将导入更多符合中国用户使用需求,满足中国客户期待,和符合主流市场的新技术,来加强东风本田的电动化产品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潘建新说道。

在坚定不移推动电动化转型的同时,东风本田也在兼顾燃油车市场的“防守”。渡边丈洋认为,现阶段守住燃油车市场,其实也是守住了电动化市场竞争的资格。因此,东风本田将通过精准优化产品矩阵和渠道布局,守住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比如:推出在售燃油产品的年度换型和中期改款,并推进油电同智,让燃油车用户也能够享受到智能化体验。



而渠道方面,东风本田终端维系的要点是“稳定”和“优化”。潘建新介绍,从去年开始,东风本田对终端价格的管控和终端客户的维系,以及对网络的稳定优化不断进行调整。比如:在已有的区域里,东风本田对客户的精准触达来做更多工作,改变传统的在展厅里面接待的营销方式,来扩充线索和到店量,以及获得更高的精准的客户画像,来提升营销的效率。

目前,东风本田还没有专门为EV车型设立渠道,仍然是在油车网络上进行销售。“东风本田有庞大的油车营销网络,在产品的转型过程中,电车整体销量和车型数量达不到维持一个庞大网络数量。”潘建新说道。

其表示,随着新能源产品矩阵逐步完善和调整,销售数量占比会逐步调整,东风本田未来也会把传统燃油车网络按照节奏逐步去转化为新能源车的渠道。同时,东风本田也会采取更多的电车营销模式,来补充和拉升东风本田新能源品牌效应,精准地获取更多的新能源用户线索,提升触角的精准性。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听取用户声音,去年东风本田还成立了客户体验战略部,与用户直接建联,根据与用户的及时互动,在产品和市场策略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

比如,在此前的3月份,东风本田的全新纯电车S7也正式上市,售价25.99万元-30.99万元。而就在上海车展开始前几天,东风本田根据用户的反馈,对这款车售价直降6万元,给出了19.99万元-24.99万元的“一口价”政策。对调价前购买S7的用户,东风本田推出“保价保权益”政策,全额补差价补礼遇,以消除老用户疑虑。



渡边丈洋表示,“听劝”降价背后,是东风本田通过聚焦供应链优化、平台资源整合等方式,来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优化采购成本。比如:通过加强电池、智能化零部件的本地化采购,来降低制造成本。“目前整个汽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面临的环境也非常严峻,而单纯以牺牲利润换取短期份额不可持续,东风本田坚持长期主义,通过多方位的举措维持公司正常运营,并实现高质量增长。”渡边丈洋说道。

另外,是否有计划在中国设立类似于出口基地的问题,潘建新表示:“目前没有海外投放规划,现在还在内部研讨。”像广汽本田、悦达起亚、神龙汽车等合资车企都出口缓解国内竞争压力,并利用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及制造能力拓展全球市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