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肇分,山川异域;兄弟阋墙,干戈同室。
今观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二国,血脉同源而锋镝相向七十载,其怨毒之深、兵燹之频,实为寰宇罕见。吾稽诸史乘,参以时闻,试析其因果,条陈如左:
昔者,天竺之地,自吠陀文明始,孔雀王朝兴佛法,笈多王朝崇梵典。及至蒙古铁骑西来,巴布尔建莫卧儿帝国,囊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全境。阿克巴大帝治世,以怀柔之策调和回梵,铸就"万教归一"之盛世。
然至奥朗则布践祚,苛待印度教徒,毁神庙、征重税,致烽烟四起,帝国根基动摇,此诚如管子所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英吉利乘其衰敝,以贸易为名,炮舰为实,渐次蚕食。至维多利亚女皇加冕为印度女皇,次大陆终成不列颠王冠之珠。
殖民者施分治之策,刻意挑动宗教对立,播今日祸乱之种。
当是时也,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本相安共处,集市同衢,节庆共欢,然英人效法罗马"分而治之",设选区必分宗教,授官职必别信仰,遂使芥蒂渐生。
乙酉岁(1945),二战方歇,日不落帝国气数将尽,蒙巴顿督印,草拟分治方案,其仓促轻率,犹似庖丁解牛而目无全牛,以宗教信仰划疆界,致千万黎庶仓皇迁徙。
旁遮普之地,血染江河;加尔各答之城,尸塞街衢。半月之间,百万生灵涂炭,此实二十世纪最大人道浩劫。
尤以克什米尔为祸枢,其地北倚雪山,南瞰平原,控中亚之锁钥,扼南亚之咽喉。土邦王公印度教徒,而庶民七成属穆斯林。
按蒙氏方案本当归巴,然英人暗许印度驻军,终致丁亥年(1947)烽烟骤起。印军空降斯利那加,巴部族武装北上驰援,自此实际控制线割裂山河,埋七十载战火之引。
初战(1947-1949),印度夺克什米尔六成膏腴之地,联合国调停画界,然公投之诺终成空文。
再战(1965),巴军"直布罗陀行动"渗透印控区,印军反攻拉合尔,美苏斡旋方息。
三战(1971)最烈,东巴孟加拉人因语言、经济受抑,揭竿自立。印度趁势用兵,水陆并进,终使东巴裂土为孟加拉国。此战印获全胜,巴失五成人口,七分国土,耻辱深种军魂。
该地实为修罗场,停火线两侧,印巴陈兵百万。印控区设"查谟-克什米尔邦",推行特殊地位法;巴控区称"自由克什米尔",暗助跨境武装。
每逢选举,必起骚乱;偶有恐袭,辄相攻讦。
己亥岁(2019),"穆罕默德军"袭印警致45死,印军越境空袭巴拉科特,巴方击落米格21并俘飞行员,双方向核武库示警,举世震恐。
更险者,水权之争,印度河发端雪域,流经克什米尔,印处上游而巴在下游。昔庚子年(1960)订《印度河水约》,本约分水而用,然乙巳岁(2025)恐袭再起,印竟闭闸断流,巴斥之为"战争行为"。
盖巴国农事七成仰此河水,此举无异绝人生计,巴方扬言炸坝,印调航母示威,核阴云密布南天。
戊寅岁(1998),两国竞试核武,印度称" Shakti",巴国号"Chagai"。如今印有"烈火"导弹射覆全境,巴备"沙欣"核弹车载机动。
去岁(2024)巴外长明言:"若常规战败,将先发制人"。此等末日威慑,实如《兵书》所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然核战无赢家,智者所不为,故近年边境冲突多限炮击,恐袭报复常止外交驱逐。
己亥(2019)空战后,巴方速返俘将;乙巳(2025)断水危机,犹存协商余地,此间分寸拿捏,恰似刀尖起舞,稍有不慎则玉石俱焚。
细究祸源,英伦分治之策实为乱阶。
昔划界不顾山川形便,蓄留克什米尔悬案;今售武常循"双重标准",F-16战机既予巴国,又默许印购S400,更兼美俄争衡,中巴经济走廊招印之忌,使南亚已成大国角力场,恰如司马迁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观印巴百年恩怨,有四不可解:宗教裂隙难弥,领土争端无解,外部干预不绝,民族记忆不忘。
然《易》云:"天地革而四时成",近日巴国学者倡"新南亚共同体",印民间和平组织屡办边境音乐会。若两国能效法法德和解,化干戈为玉帛,则恒河与印度河终将汇入和平之海。
吾愚以为,当以史为鉴,重修阿克巴大帝兼容并包之策,则南亚幸甚,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