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中,惊艳亮相的李子柒身穿一袭黄、青渐变色长裙翩然起舞,化身“蝴蝶仙子”。
这条集合了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英山缠花等13项非遗技艺的长裙,引发无数关注。
(2025年春晚截图)
这件“战袍”为黄、青渐变色,由武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荣华用天然植物原料染制而成。
我们看到:最动人的色彩不在潘通色卡里,而早已藏在山河草木之间。
01
李子柒的“春晚战袍”:
用山河草木染霓裳,重写东方色谱
植物染,即以植物根、茎、叶、花、果为原料提取天然色素的传统染色技艺。
在没有化学颜料的时代,中国人用天然植物,为日用的布料染色。每一抹颜色,都是与自然的对话,都存有手工的温度。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图源: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69岁的黄荣华,是非遗项目“传统植物染料及染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被业界誉为“中国天然染第一人”。
他上高山、入深林采集原料,用40多年时间复原了1082种中国传统色,甚至精准还原了《红楼梦》中描述的60种古典色彩,并制作出了中国第一份植物染色标准色卡。
87版《红楼梦》剧照(图源:豆瓣)
李子柒的春晚战袍,其材质是“绫罗绸缎”中的“罗”,色彩灵感源自中国传统的“五方正色”——黄色代表土地,青色代表春天,黄与青的渐变寓意我们中华的土地生生不息。
黄色染料取材自湖北神农架的黄栌,青色则取自江南初春的马兰草。这两种植物历经熬煮、沉淀,最终化作流动的色彩,浸染于华服之上。
当植物本色,与纺织面料相遇,便成为世上一种绝配。
(图源:微博@春晚)
战袍的染色,采用了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传统技艺“手工吊染”。
需要将布料用绳子吊起,一点点浸到染料中,从浅到深,保证渐变“丝滑”过渡。
黄荣华在下面染,李子柒在上面拉绳子,每隔30秒钟往上拉一厘米,随着布料的多次缓缓升降,染料逐渐渗透,从而形成从浅到深,如水墨晕染般自然过渡的渐变效果。
李子柒与黄荣华协作吊染(图片由黄荣华提供)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染料的浸入时间、力度,以及布料的拉升速度,都需要精准把握,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颜色不均,前功尽弃。
这是对耐心与技艺的双重考验,容不得半点差错。
李子柒的“战袍”(图源:公众号“国染馆汉方手染”)
02
植物染
染出自然万物的颜色
在中国古人眼里,风雨日月、四季草木、花鸟鱼虫都可以用色彩来表达,古人也擅长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为颜色取名,或是用意蕴来表达。
古人采摘花、果、叶、茎,浸染棉纱织布,染出的每一种色彩,都源于大地。
我国植物染色工艺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染色之术,远始于轩辕之世,黄帝制定玄冠黄裳,以草木之汁,染成文彩”。
西周开始有专职的“染人”,秦朝设有“染色司”,唐宋时期设有“染院”,明清时期设有“蓝靛所”。《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植物染的技艺和工序。
“雨过天青”,像雨后初晴时的天色,清透而灵动,带着一丝朦胧的诗意。“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一纸御批,让天青色成为青花瓷的至尊名号。
传说只有当瓷器出窑的一瞬间,正碰上阴雨绵绵的湿润天气,那瓷器上淡淡的雨雾般的颜色才会渐渐晕开,成就梦幻般的颜色。
[宋]汝窑天青釉圆洗(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红楼梦》中,雨过天青色以“软烟罗”的形式重现于世。用植物染料来染,蓝色用土靛,黄色用黄芩,套染出雨过天青色,这里的关键是蓝与黄的比例问题,蓝色占主体,约95%,黄色仅占5%左右。
黄荣华染制的“雨过天青”色丝巾(图源:公众号“国染馆汉方手染”)
“苍黄”是一种稍暗的土黄颜色,是报春的颜色。宋代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中记载:“顾渚山中有鸟如鸲鹆而小,苍黄色。每至正月、二月,作声云:‘春起也’。至三月、四月,作声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清代姚际恒的《礼记通论辑本》中有“麛鹿多苍黄色”。麛鹿,即小鹿。由此可推断,接近报春鸟和小鹿的颜色为苍黄色。
染苍黄色,可以选用大黄加苏木,使用蓝矾作为媒染剂,也可选用赭石先染,再用黑茶加少许皂矾套染。
(图源:unsplash)
“暮云灰”,是日暮时分云彩呈现的灰色,这是一种带有暗紫红的灰色。它是柳永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杜甫的“渭北春天树边,江东日暮云深”,白居易的“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李清照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李白的“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选苏木作染料,以蓝矾和少许皂矾作媒染剂,便可以染出这种诗意的颜色来。
(图源:unsplash)
“天水碧”,是一种介于蓝与绿之间的颜色。碧色,类似现代的浅绿,染过的浅绿,经过露水的滋润越发青翠欲滴。天水碧的典故出自《宋史·南唐世家》:相传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有一次在染浅蓝色的时候,把没有染好的丝帛放在院子里露天过夜,丝帛因为沾上露水,颜色起了变化,竟然染出了很鲜艳的绿色,李煜把这种绿色命名为“天水碧”。后来大家照此法染色,流传至今。
取蓝靛染月白或天青色,再用极少的植物黄色套染,便可得到天水碧。
(图源:《国色300色 染出经典里的中国传统色》)
03
植物染
还原文学诗词的意境
植物染的魅力,不仅在于色彩之美,更在于其承载的东方哲学与文化,以及所传达出的那妙不可言的意境。
银红,作为中国传统色谱中独具韵味的浅绯色,由银朱与粉彩交融而成,其色若朝霞初染,又似桃瓣含霜。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银红,如“银红撒花椅搭”“银红撒花半旧大袄”“那个软烟罗只有四种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宝玉的贴身衣物、潇湘馆的霞影纱窗、贵妃榻的罗帐,皆以银红为媒介,用色彩美学表现人物性情,黛玉窗前那一抹银红的霞影纱,正如绛珠仙草泪染的胭脂痕。
87版《红楼梦》剧照(图源:豆瓣)
染出银红色,可使用植物染料如红花、苏木等加点朱砂配制,以明矾作媒染剂。
黄荣华染制的银红色丝巾(图源:公众号“国染馆汉方手染”)
酡色,即酡红色,指饮酒后脸上泛出的红色。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二首》中“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屈原《楚辞·招魂》中“美人既醉,朱颜酡些”让人联想到“贵妃醉酒”的场景,那是何等的妩媚!
能染出这个颜色的植物有红蓝、苏木、茜草等,还可以使用苏木、五倍子、茶叶等,配制后作染料,以明矾为媒染剂进行染色。
电影《霸王别姬》剧照(图源:豆瓣)
黛青,是一种深青色,指从蓝草中提取的青黛颜色。
古代女子常用这个颜色来画眉毛,因此黛青色总让人联想到美丽的女子。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有“近知先相国崔珏之女莺莺,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的描述。
(图源:《国色300色 染出经典里的中国传统色》)
相思灰,是一种带有想象性的色彩。“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代诗人李商隐由香烛成灰联想出的奇句,催生了相思灰这样一个色彩词。
相思在心头燃烧成灰烬,挥不开,散不去,好似梦中那般郁郁的灰色。若说颜色有情,相思灰则最为情深。
相思灰应是一种浅灰。可用茶叶、石榴皮等作染料,以少许皂矾作媒染剂染出。
(图源:unsplash)
04
亲手制作植物染
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
植物染遵循了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给予人类纯净的材质,让身体也回归自然。
亲手尝试染色的过程,就如同与植物进行一场对话,然后颜色如魔法般渐变,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渐渐消失不见。
可用于传统染色的植物有很多:
茜草的根部、苏木的茎秆、红花的花瓣可以染出喜庆的红色;槐花的花蕾,栀子的果实,姜黄的根茎可以染出高贵的黄色;蓝草、鼠李的叶和茎秆可以染出高雅的蓝色;胡桃、板栗的果壳可以染成神秘的黑色……
(图源:unsplash)
基础的植物染并不需要复杂的工序和设备,在家里用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尝试一次染色。
烧一锅水,将植物染料投进去,等一两个小时,滤出染液,再浸入布料染色,最后由阳光晒暖着色固定,用时间沉淀出自然质朴的美。
(图源:https://www.thenaturaldyeworks.com/)
可以经由媒染、复染、氧化还原和套染等技术,通过不同颜色、层次的叠加,创造出变化万千的效果。
自然的植物染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不可控的手工效果,它们有深有浅,有些不完美的“瑕疵”,但每一次染色,都独一无二,这些都是工业染法所不能企及的。
(图源:unsplash)
“薛涛笺”便是用植物染成的。
相传唐代才女薛涛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捣汁为浆,染成“芙蓉红”色的信笺。
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复刻这种风雅。
(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图源:unsplash)
这种用新鲜花朵绞汁的方法虽然也可以染出芙蓉红来,但毕竟量小工繁。
以黄荣华的经验来看,用苏木作染料、明矾作媒染剂染色效果是最好的。
(图源:unsplash)
植物染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瞬间,你能在这个过程中看见自然与生命的美好,也能看见一个安静自在的自己。
从天地造化的草木之色,到流转千年的绢帛华章,中国传统色彩不仅是一种视觉体验,更是文化记忆的承载者。
黄荣华的《国色300色 染出经典里的中国传统色》这本书,以精心遴选的三百种国色,带你走进东方美学的色彩世界,探寻染色技艺的匠心之道。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色彩的书,更是一扇通往东方美学的窗。
戳图片即可购买
本书不仅梳理了中国传统色彩的历史脉络,还依据《天工开物》《考工记》《大明会典》等古籍的记载、传统工艺实践,细致考证每一种颜色的来源和染制方法,并讲述其背后的文化意象。
从春秋时期“五正色”的体系,到历朝历代不断丰富的色彩表达,再到植物染、矿物染等传统技艺的复现,汇聚了从宫廷锦绣到民间布衣的经典色彩,你将看到“海棠红”如何在古代衣饰间流转生辉,感受“青黛”如何映照文人的翰墨风骨。书中内容既有理论溯源,又有实践指导,兼具学术价值与实用性。
不同于一般的色彩学书籍,本书特别注重传统染色工艺的复现。作者结合多年染色经验,提供了简明的染色方法,使这些古老的色彩不再停留在文字和图像中,而是可以真的被还原,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亲手探索这些色彩的奥秘。
除了常规的RGB和CMYK色值,本书还提供了更适用于现代工业和设计体系的Coloro色值,以确保色彩在不同介质上的呈现效果,并随书附赠3种色值电子色卡。无论是文化研究者、设计师,还是单纯对传统色彩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独特的收获。
参考资料
《国色300色 染出经典里的中国传统色》(著者:黄荣华 黄欣 程磊,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央视春晚李子柒植物染长裙暗藏的密码,非遗传承人给你解密》(公众号“国染馆汉方手染”,作者:黄荣华)
关注公众号“诗意文化馆”
即可查询订单跟踪物流
▼添加我,拉你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