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周杰伦2025“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南宁站第三次开售,本次售卖包含前期退票和新增的特价大屏观演区,票档为380元和480元,“周杰伦演唱会480元票只能看大屏”的话题迅速引发热议。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有瑕疵区域低价售卖很合理”“标注得很清楚,介意的可以不买”。另有一些网友则认为不值,表示“几百块去撮一顿不香吗?”
网友有争议不难理解,本质上这是由各自的价值观所决定的: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济条件、兴趣喜好等,做出自认为划算的选择,就像有人会花费几万块去非洲看长颈鹿吃树叶,同样也就有人愿意花几百块看屏幕。在喜欢周杰伦的歌迷心中,听偶像现场唱歌是排第一位的,看真人只是其次,到现场和数千人一起唱和看,那感觉跟在家看电视确实不一样。
从市场规律角度看,“480元票只能看大屏”的出现,可以说是供需失衡的必然产物。主办方将传统空置的控台区域改造为特价观演区,某种程度上是市场自发调节的体现——通过分级定价策略,既充分利用了演出场馆空间,也让更多歌迷获得了入场机会。正如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理论所揭示的那样,不同的票价设置本就是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分层筛选。那些选择特价票的歌迷,实质上是用观演体验的折扣换取参与机会,这种自主选择权正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义。
有人质疑,“花480元买特价票只能看大屏”是被割了韭菜,但对于当事者而言,却可能是捡了便宜,有网友表示,“演唱会除了VIP的前几排,不都是看屏幕么?”“体验过现场才知道,山顶和场内没啥大区别,都看不清,但是不影响感受现场那种气氛”。从“焦糖布丁理论”来看,买票看周杰伦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在演唱会现场听偶像唱歌,一起在歌声里感受那种情感联结,这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不过,即便明码标价的市场逻辑完全说得通,甚至于购买大屏观演区特价票的歌迷会合理化自己的购买决策,也并不代表演唱会主办方以及艺人就完全可以视其为理所当然,而忘了为提升入场者的体验,其实可以做得更多。最起码的,不能一方面打着满足歌迷需要的旗号开发大屏观演区特价票,另一方面却不改变高价票的“盲盒”属性——很多人买了票却不知道观演视野的好坏,要到了现场才知道是不是“柱子票”“墙根票”。文化消费的本质是情感,演唱会作为独特的文化仪式,观众期待的不仅是听觉享受,更是与偶像同处时空的情感共振。即便主办方已尽到告知义务,但若这种“隔屏相见”的体验与心理预期产生落差,情感维度的失落感却是真实存在的。
一言以蔽之,通过技术改造和透明化售票,将“不良区域”转化为分级消费选择,固然是市场自发的调节行为,但呵护情感价值的文化消费生态同样重要,值得包括演出公司、艺人在内的各方共同去构建。 □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