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奥地利经济部门最新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红白红卡(Rot-Weiß-Rot-Karte)数量略有下降。政府计划简化并加快相关程序。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医生讲述了要在奥地利以医生身份工作所需的漫长过程。
这是奥地利联邦政府在上周再次召开闭门会议后传达的核心讯息之一:奥地利劳动力市场缺乏合格专业人才,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因此,经济部长沃尔夫冈·哈特曼斯多尔费尔表示,奥地利需要更多合格的移民。他指出,必须更高效、更快速地对外国学历进行认证(Nostrifizierung)。红白红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工具”。
具体会有哪些变化?政府回应称,相关行政流程将实现数字化,并将来能够并行进行。同时,还计划扩展“预审注册系统”(Pre-Check-Register)。该系统旨在“事先审查并确定外国学历是否可与奥地利的学历相当”。这个系统在菲律宾已经实施,现在也计划扩展至印尼。“如果程序过于冗长,我们就会失去急需的专业人才,他们会被其他国家吸引走,”哈特曼斯多尔费尔说。
2024年,红白红卡的发放数量显著上升。今年2月,红白红卡的数量达到大约12300张,是该政策14年前推出以来的最高纪录。而据奥地利经济部的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共发放了2152张红白红卡。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但经济部认为“考虑到当前的经济挑战,这个数字还不错”。第一季度,约65%的红白红卡评估结果属于紧缺职业。然而,这一计划仍远未普及。相比之下,2024年奥地利内政部数据显示,庇护批准数量约为16000例,远高于红白红卡的数量。
虽然奥地利的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专业人才,但要真正顺利进入却并不容易——来自阿根廷的弗朗西斯科·达伊奇(Francisco Daich)的故事便是明证。这位30岁的医生的医学学位如今已经获得认可,他持有红白红卡——从5月起,他将在穆尔费尔特尔的罗尔巴赫医院开始基础医生培训,并获得所谓的“红白红卡加”(Rot-Weiß-Rot-Karte Plus)。持该卡者不仅可以在特定雇主处工作,还拥有全面的劳动市场准入权。
“整个过程真的很难”,达伊奇在接受奥地利《新闻报》采访时说。2023年,他最初通过在线视频进行求职面试,到了当年秋天他才来到奥地利,并获得了第一张红白红卡——起初是以护理人员身份。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学历认证程序——据他说,这个程序又花了一年的时间。这位来自阿根廷南部城市巴伊亚布兰卡的人表示,过程虽然困难,但也有支持,比如来自奥地利医师协会或融合基金(ÖIF)的帮助。达伊奇说,之所以最终能来到奥地利,是因为得到了多个机构的协助。
“我原本其实是想去德国的”,达伊奇说,“2017年我在柏林因奖学金住了两个月。”这段时间让他“有机会深入了解语言和欧洲文化”,他觉得这“非常美妙”。“那时我意识到,尤其在医疗行业,有很多工作机会。我的一位朋友在杜塞尔多夫当医生,她告诉我,欧洲是可以让学位获得认证的。”达伊奇说:“于是我决定这么做。”
他想离开阿根廷,是因为阿根廷医生的工作状况较差,从工作条件到加班问题都让人头疼。“我也想积累国外的经验,对我来说,关键是看到新的发展前景。而且我在这里感觉很好。”
那么他为何最终选择了奥地利?这位医生说,是一位阿根廷同胞向他介绍了奥地利的医疗系统,而对方对他的简历也很感兴趣——于是他做出了决定。“我是一个人来的,身边没有亲友、没有熟人。但我在阿根廷学了十年德语。”
虽然达伊奇不需要额外的语言课程,但整个过程也不便宜。“学费和其他费用加起来大概3000欧元”,他说。他最多可以从融合基金报销2500欧元。ÖIF的一位发言人表示,2024年该基金共支持了约1900个学历认证申请。总的来说,打算成为放射科医生的达伊奇在奥地利感觉良好:“如果你努力学习语言,会收到很多积极的反馈”,他说。“我并不觉得这里是一个排外的国家。”
抢人才移民?态度积极 行动滞后
奥地利政府明确表示希望吸引更多的高素质移民,特别是在医疗和护理等关键短缺行业。这种政策导向无疑是积极的、现实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趋势下,填补劳动力缺口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但与此同时,实际发放的红白红卡数量仍然不高,2025年第一季度的下滑(同比减少9%)也反映出政策的推进还未达预期效果。这说明:虽然顶层意图明确,中间层的执行机制和流程设计仍有明显不足。
《新闻报》报道中提到政府计划数字化流程、并行办理申请、扩大资格预审制度,这些改革方向本质上是希望提升办事效率,降低申请门槛。然而,目前来看,像文中那位阿根廷医生经历的冗长过程(整个认证+工作转换超过一年)仍然很普遍。
这反映出一个关键问题:行政程序的不确定性和周期过长可能使奥地利在国际人才争夺中落后,特别是当其他国家(如德国、加拿大)提供更快通道时,“机会成本”成为劝退因素。
弗朗西斯科·达伊奇的个人经历非常典型:虽然他具备较高语言水平、教育背景、清晰职业目标,却仍需经历数次身份转换(从护理岗位起步)和耗时的学历认证过程。
但他的故事也显示了另一面:一旦有医生协会、整合基金等机构的支持,加上个人主动适应与融入,其实是能“闯过关”的。这说明,奥地利的系统虽然不够高效,但不至于冷漠——只要坚持,有可能获得回报。
弗朗西斯科·达伊奇明确表示他没有感受到排外情绪,只要愿意学语言、融入文化,社会反馈是积极的。这种评价对奥地利来说是加分项,尤其是在欧洲一些国家面临移民争议的背景下。
但从整体社会和政治层面来看,真正的“文化接纳”仍需要更普遍的制度支持和舆论引导。比如:更多多语种的信息渠道、更广泛的跨文化交流、地方医疗机构的主动招募机制等。
奥地利正在迈向一个更开放的人才移民政策方向,政策目标和社会氛围是正面的,但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官僚化流程、系统协同效率低。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实质性改进,即使愿意来的专业人士,也可能被程序“耗走”意愿,转向更高效的国家。
- THE END -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Tafart编译,部分内容参考自ORF、奥地利《新闻报》《信使报》《奥地利报》《今日报》等,部分图片来自新华社、APA及网络,转载请注明《维城》Eur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