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星球君
当全新纯电长轴距 CLA 的身影出现在上海车展,奔驰 2025 年最重要的新车完成了它的全球亮相。
这款新车,足够奔驰。不仅因为它前脸和尾灯满满当当的三叉星徽元素,更因为这款车所展现出的——熟悉的、锐意进取的奔驰。
这样的锐意进取,首先体现在一系列拉到满的三电参数:85 度电池、800V 电气架构、CLTC 续航 866 公里、充电 10 分钟就能提升 370 公里的 CLTC 续航,甚至在高环条件下,高速恒速 120 km/h 的情况下跑出 572 公里的实测数据。
其次,则是在智能上呈现出的。奔驰交出了在 2025 年也称得上领先的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全新体验——无论是全新的语音系统,还是全新的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都更自然、更能真正理解用户需求。
传统优势领域的延续与智能化领域的补强,让行业对奔驰「大步奔驰」的速度,突然有了全新的认知。
于是,伴随而来的问题则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智能化领域里稍显平淡的奔驰,为何能在全新纯电长轴距 CLA 上拿出优秀的智能化能力?而奔驰作为汽车发明者,对智能辅助驾驶是否有更独特的看法?
4 月 23 日,我们在上海车展的奔驰展台,专访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软件官欧孟宇和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自动驾驶及车联网负责人王忻。
来聊聊科技浪潮下的奔驰。
33 次
图片说明:电动星球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软件官欧孟宇(右)合影
整场专访,始终有两个词萦绕耳边,那就是「安全」和「体验」,分别出现了 33 次和 25 次。
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因恶性事故频发,智能辅助驾驶的传播开始得到规范,同时全民愈发重视辅助驾驶安全性的当下,他们这样的再次强调,让「你永远可以相信奔驰的标准」这句话,呈现出更多的说服力。
回忆这两年参与的奔驰专访与发布会,当被问及奔驰对智能辅助驾驶的看法时,无论是欧孟宇、王忻,还是欧立甫、段建军等高管,都一再提及奔驰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对安全的坚持与对体验的重视。
金字塔基座是安全,金字塔尖是用户体验,成为了奔驰智能辅助驾驶的底色,是它的「铁律」!
所以,当问及奔驰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与其他友商系统的差异时,「安全」自然成为这场访谈中,不断被提及的关键词。
在访谈中,两位高管不断提及 ASIL-D——汽车安全完整性级别中的最高等级!
譬如,奔驰的智能辅助驾驶架构基于端到端大模型打造,并在符合 ASIL-D(汽车安全完整性级别中的最高等级)的标准架构中运行,这一系统在模型层面,以及整个运行环境层面,都追求更为极致的安全。
另一个关键词,则是强化学习。
欧孟宇在接受访谈时就表示,奔驰在训练大模型的时候,会采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模拟暴雨、强光、异物闯入等罕见路况,让系统在数据世界中完成数以万计的强化学习,让其能够在现实世界遇到罕见极端场景时做出更恰当的决策。
因为,在他们看来,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不仅是要系统能识别到风险,更是要在底层杜绝风险。
欧孟宇也坦言,奔驰在智能辅助驾驶层面的「这种严谨的研发流程可能需要更多时间」,但正是这样的严谨,最终才能形成区隔。
用欧孟宇的话来说,就是「这一特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精细打磨调校。奔驰智能辅助驾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安全性和使用体验的关注度,我们靠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实际使用体验来赢得客户信任。」
味道
图片说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软件官欧孟宇
图片说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自动驾驶及车联网负责人王忻
安全严谨是一,独特体验是二。
这里的独特体验是什么意思?
「奔驰的客户数据是非常独特的」王忻说,奔驰的产品序列中,有像 S 级轿车、AMG 等许多不同风格的车型,这些独特的车型背后是驾驶风格与喜好可能有异于主流大众,因此「用什么样的数据去训练大模型,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目前,奔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 1200 万辆能够联网的车辆,会在对数据进行充分脱敏后再进行充分训练,并基于此打造出更符合奔驰用户喜好以及符合奔驰标准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从而,带来了更有奔驰味道的「人机共驾」。
当然,这样更有奔驰味道的「人机共驾」也是经过精心打磨的。
王忻就说,他们也关注系统的 UI/UX 以及人机交互(HMI)设计。在具备领先功能的基础上,他们希望这些功能可以更简单易用,客户无需付出太多学习成本即可轻松掌握。
于是,在全新纯电长轴距 CLA 上,奔驰把 3D 导航地图和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进行了有机结合,能让消费者非常直观地看到奔驰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实时感知和行为规划,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强的安全感。
AI
图片说明:奔驰全新纯电长轴距 CLA 内饰图片
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在中国市场,围绕着 AI 的新叙事与新范式,毫无疑问已经出现了——中国许多新造车公司,甚至不断表达自己是 AI 公司,是人工智能企业,是 AI 汽车公司,甚至开始布局具身机器人。
那,奔驰会这样认为吗?
当问题被抛给欧孟宇时,他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
欧孟宇说,毫无疑问,AI 是未来任何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如何用好 AI ,训练定制化的 AI 模型至关重要。
所以,奔驰很早就开始布局 AI 领域,比如率先将 ChatGPT 集成到车载系统中,也选择与众多 AI 模型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并整合各市场最优秀的 AI 模型。
「奔驰会继续传承纯正的豪华体验,但新时代的豪华也将借助 AI 来实现服务升级。」
但是,总得来说,奔驰依然是一家车企,要致力于的是为客户提供一套从一而终的完整体验,「这才是我们真正坚持的方向.....豪华体验绝不是单靠 AI 技术就能完成的。」
王忻则进一步解释说,架构非常重要,而架构包括底层软件、中间件、应用层、UI/UX 等等。
从这个角度出发,AI 在奔驰的架构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但我们不能只看 AI,而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工具。在整个架构层面,我们所考虑的基础还是安全,在此之上是打造最好的用户体验。如何使用AI帮我们实现这两个目的,是我们需要攻克的核心问题。」
十年
图片说明:奔驰全新纯电长轴距 CLA
关于 AI 新范式的出现,一个核心的缘由,是希冀重塑关于豪华的定义。
当下的中国,人们开始热衷于讨论「科技豪华」这个概念,而与此同时,的确有许多前沿的技术创新开始首先在中国出现,而不是欧洲。
豪华在变吗?
这个敏感的问题,也在当天被开诚布公的提了出来。
欧孟宇没有回避, 表示他们深知必须以「中国速度」推进技术创新。因此,在中国,奔驰加码投资在上海、北京的研发中心,与字节跳动在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中国速度」推进技术创新;
但是,他们也绝不会在安全与品质标准上有任何妥协——在欧孟宇看来,「这也正是中国的豪华车消费者数十年来在燃油车时代所珍视的核心价值。」
他说,「我们坚信,在推进新技术的同时恪守这些价值,才能让广大客户继续认可奔驰的安全与品质基因。」
「当前,中国汽车发展的步伐走得特别快。」王忻补充说,把一款车造出来比较容易,但是如果经过十年这个车子还能在路上跑,还能维持不变的品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举了个例子,说第一批大 G 是奔驰在 1970 年推出的。但到现在还有车在路上行驶,「这就是质量品质的一个标准。」
因而,哪怕在当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功能开始智能化,但在王忻看来,回归本质,车还是车。仍然需要重视车的底盘舒适性、碰撞安全性等。
这也是为何全新纯电长轴距 CLA 上市前经历了 15000 次仿真模拟测试和 180 余次实车碰撞测试的原因。
因为,只有这样,奔驰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才能让客户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享受所有科技给大家带来的便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