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一座由三五九旅传人用热血浇灌的城市,正绽放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绚烂之花。近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凭借深厚的双拥底蕴、扎实的创建成果和突出的军民共建实效,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份荣誉背后,不仅是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生动缩影,更镌刻着无数感人至深的双拥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高位推动双拥工作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走进位于阿拉尔市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王震将军的诗句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1953年6月,2万余名官兵遵照党中央指示,就地集体转业,在亘古荒原上建起绿洲新城。七十载春秋更迭,这支英雄部队的基因密码已融入城市血脉,从开垦荒漠到建设新城,从守护边疆到助力发展,“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参观中,学生唐豆豆被巨型浮雕《关山万里展红旗》深深吸引,浮雕生动地展现了三五九旅的奋斗历程。她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我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将来让这里变得更好。”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馆内上演,仅2024年纪念馆就接待参观团体2600余批次,覆盖群众超40万人次,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活课堂”。在这里,参观者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故事,与历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种沉浸式的红色教育,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双拥精神的赓续。近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坚持双拥利军、双拥兴市、双拥惠民理念,将双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开展军地合署办公,认真落实“双清单”制度。


2025年1月24日,第一师阿拉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师市党委宣传部、文联在驻地部队开展“送春联进军营”双拥活动,为驻地官兵送上新春的祝福(资料图)。(第一师阿拉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自2021年以来,第一师阿拉尔市专题研究推进双拥工作20余次,累计投入保障经费2500余万元,成立服务站点63个,制定出台拥军优属政策性文件10余个;先后投入7300余万元改善训练场环境、改造营区,为驻地部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将双拥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推动双拥工作全面开展。

此外,第一师阿拉尔市各级党委常态化开展春节、“八一”等节日走访慰问活动;与驻地部队开展共建活动,持续巩固军政军地团结。将国防教育法等法规纳入全民教育计划,4年来,累计17.8万余人次接受国防教育;借助互联网矩阵发布双拥信息3000余条,推动双拥理念深入人心。

拥军优属 让尊崇与关怀落到实处

始终赓续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第一师阿拉尔市通过优化服务机制、拓展保障维度、丰富优待内涵,将现役军人及退役军人优先优待政策落细落实,全方位营造尊崇军人职业、厚待退役军人的社会环境,让尊崇之光温暖每一位“最可爱的人”。

子女教育问题向来是驻地部队官兵的大事。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局和双拥办联合出台政策,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军人子女就近入学。每年开学季,教育部门都会主动与部队对接,了解军人子女入学需求,安排专人负责办理入学手续。

近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持续完善军人军属优待政策体系,在多个领域积极作为。在驻地部队设立法律援助服务站,为官兵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建设“强军书屋”,丰富官兵精神文化生活;公立医院开通军人就医“绿色通道”;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及时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等方式,解决军人配偶就业问题。

走在阿拉尔市街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标识随处可见:火车站候车大厅设置军人优先标识、景区售票处设置军人免费标识。更令人暖心的是,590家“拥军企业(门店)”组成的服务网络,涵盖餐饮、购物、家政等生活领域。退役军人刘海洋在“拥军门店”购物时,总能享受额外折扣。他说:“虽然脱下军装多年,但这座城市从未忘记我们。”


2025年元宵节,阿拉尔市文工团在驻地部队慰问演出(资料图)。(第一师阿拉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这份关怀同样温暖着退役军人群体。4年来,7000余万元优待抚恤资金精准发放,投入1400余万元为近900名退役士兵开展社保接续,筑牢养老保障。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立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将档案转接、就业咨询、创业扶持等多项业务整合办理,为退役军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自2021年以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已妥善接收各类退役军人396人,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20余场,组织135名退役军人参加学历提升,1400余人次接受各类技能培训;帮助10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申请创业贷款200万元,为6家军创企业减免税额4.7万元,引导8家军创企业吸纳2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

从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到退役军人的生活保障;从入学就医的便利服务,到创业就业的全程帮扶,一师阿拉尔市用实际行动将尊崇与关怀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一个个温暖故事的背后,不仅是这座城市拥军优属工作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鲜活注脚。

拥政爱民 军民共谱发展新篇章

走进九团第二中学,琅琅读书声与操场上的欢笑声交织成动人乐章。为传承拥政爱民的红色基因、赋能教育事业发展,第一师人民武装部与该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建。自开展共建以来,100余万元援建资金陆续注入,国防教育阵地、军事体验场、红色教育课堂等特色项目相继落成。这座充满活力的校园既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军民鱼水情深的有力见证。

军爱民,民拥军,驻地部队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的庄严承诺,无论是广阔田野,还是急难险重的危急关头,或是民生服务的细微之处,他们与群众并肩奋斗,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在六团双城镇七连,由塔里木大学联合驻地官兵共同援建并进行技术指导的3座增温改造大棚里,各类蔬菜长势喜人。“以前种大棚,总担心温度不够、成本太高,现在有部队和专家帮忙,心里特别踏实,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种植户喻旭梅的话语中满是感激。


2024年8月10日,第一师阿拉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妇联与驻地部队共同举办“缘定一师·邂逅军营”军地青年联谊活动(资料图)。(第一师阿拉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为助力乡村发展,驻地官兵向九团梨花镇十三连、六团双城镇七连等4个基层连队投入90多万元。驻地官兵还化身“绿色使者”,投身“三五九林业生态工程”,累计栽树3万余棵,为团镇、连队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在民生服务领域,军民鱼水情更是温暖人心。驻地官兵与31名第一师阿拉尔市困难家庭子女结对帮扶,用爱心点亮求学希望;开展100余次爱民助民活动,把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让军民团结的情谊在岁月中愈发深厚。

从军垦战士的热血垦荒到今日“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光,阿拉尔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深情厚谊。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镌刻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的浮雕中,更跃动于教育优先、就业帮扶、生态共建的实践里;双拥精神的力量,既体现在资金的倾力投入中,也闪耀在官兵与人民并肩作战、共植绿荫的动人身影里。

荣誉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第一师阿拉尔市用七十余载坚守证明:当尊崇军人的温度融入城市血脉,当军民团结的合力注入发展脉搏,边疆热土便能绽放出更绚烂的团结之花。未来,这座承载着三五九旅优良传统的城市,必将在新时代双拥路上砥砺前行,让“军民一家亲”的故事在塔河之源生生不息,为强国强军事业续写更多温暖而铿锵的注脚。(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曾维)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