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鉴于我国虽已消除疟疾,但近年来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出现,局部地区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为切实筑牢防线,有效防范输入性疟疾再次传播,全方位提升公众及专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持续巩固消除疟疾的辉煌战果,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1.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由疟原虫感染引起,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血液寄生虫病。人体疟原虫主要有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四种,可寄生于人的肝细胞内和红细胞内。
(1)临床表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
(2)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虫者。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也可经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免疫力低的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妇女等更易发病。
2.疟疾流行区域
疟疾的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国家,非洲区域在全球疟疾负担中占比最高。2022年,该区域疟疾病例占全球总数的94%,而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95%。
疟疾流行的国家和地区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世界疟疾报告》
3.我县居民如何预防疟疾?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做好宣传教育,出境前需及时了解目的地国家的疟疾流行情况,提高旅行人员的疟疾防范意识,掌握疟疾防护知识,做好防护准备。
(2)传播媒介防制。在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尽量避免野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需身着长袖衣和长裤,及时涂抹蚊虫驱避剂防止被叮咬,夜间休息时采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3)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在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旅游或务工时,一旦出现发冷、发热、出汗、头痛、酸痛等不适症状,应怀疑感染疟疾,并及时就诊,就医时主动告知个人旅行史。
4.疟疾宣传核心信息
1.警惕疟疾感染风险:到疟疾高流行区旅行,须注意疟疾感染风险。
2.症状识别要牢记:周期性发冷、高热、出汗是典型症状,误诊拖延危及生命。
3.疟疾可防可治:境外旅行先咨询,归国发热速就医,早诊早治是关键。
4.跨境务工要防护:出国务工前培训,归国后健康监测,企业落实防疟责任。
5.户外防护三要点:长袖衣物防叮咬,蚊帐隔离+驱蚊药物双防护,清除积水灭蚊虫。
6.主动申报旅行史:就医时主动说明境外旅居史,避免漏诊误诊。
7.科学治疗防重症:确诊疟疾后全程规范用药,严格遵循医嘱治疗,杜绝自行停药,防止复发和耐药性产生。
8.疟疾患者不献血:近1年内有疟疾流行病区旅居史或疟疾病愈未满3年者禁止献血。
9.联防联控筑屏障:海关、医疗、疾控等协同监测,跨境信息共享阻疫情。
10.巩固成果靠全民:人人知晓疟疾危害,共筑健康防线,巩固消除成果不松懈。
来源:顺德疾控、湖北新洲区疾控、大埔疾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