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和原谅犯错之间,不存在任何基于平等的关系。
但是,在这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一个超越平等关系的条件,
那就是利益,明确且清晰的利益。
比如在公司,老板犯错了,员工原谅了,
谈及为何如此,我们用互联网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
“他给的实在太多了。”
虽说是一句调侃,但员工原谅老板,恰恰是因为老板给的多,
所以员工一琢磨,如果不原谅就拿不到钱,
那还是原谅吧。
其实这是一套很朴实的逻辑,
朴实的逻辑,构建了普世的观点,
但现如今,有些人开始误解这原谅与犯错之间的关联,
于是乎,继续犯错的人没有意识到,
那些他们以为会继续原谅的人,
开始翻脸了。
犯错与原谅之间的问题,其实并不仅仅在于利益问题的切割,
比如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有些原谅也是不该有的,
但正如我们亲眼所见那般,世界很大,
有很多让人们难以理解却又实际存在的问题,
让犯错与原谅之间的关联性,
开始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
这对于原则性很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一种折磨。
比如人们对于某些亲密关系的认知,
固有思路认为背叛是绝不可原谅的,
可在利益问题的纠缠与驱使下,
我们总能看到在这个问题上的“花式妥协”,
而现如今,当天枰再一次有意识的倾斜之后,
关于这个问题上的过错方,似乎有了更多坚实的理由,
让他们的犯错之路,走得挺胸抬头,走的坦坦荡荡。
这种对传统认知的割裂感,并不仅仅存在于情感关系中,
在有些显而易见的,有失公允的社会事件之中,
我们首先关注的,是那些身处原谅地位的人们,
他们时而慷慨陈词,诉说着受害经历对他们人生带来的冲击,
时而隐语难言,只有脸上的神情让人们明白,
什么叫做有苦说不出。
虽然我们对于原谅者为何选择原谅的表面理由予以理解,
但究其真实理由的存在意义,
人们总是能从中看到甚至找到跟自己相仿的境地,
或者说,命运固然无法雷同,
但遭遇却“殊途同归”,
所以,没有人会去问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选择原谅,
因为真正有过经历的人们总会用沉默回应,
我们曾经,不选择原谅,
但到最后,原谅却成了唯一的选择。
诸如此类的问题,始终在颠覆人们认知的过程中,
无所顾忌,横冲直撞。
毕竟,我们一直在关注的,一直在了解的,
都是那些原谅者们的心路历程。
而对于犯错者而言,
他们究竟想要做什么,这似乎是一个蛮横不讲理的话题,
而他们究竟想要达成什么目的,
这又成为了一个无需分析,一眼便知真相的事实所在,
于是乎,问题开始变得急转直下,
因为答案的迫在眉睫,促使一切基于说辞的理论,
都开始变得荡然无存:
是的,对于那一幕幕无视公平的游戏背后,
始作俑者们正在集结力量,
但这一切究竟能带来什么,
我们似乎能从他们正欲逃窜的背影之中,
寻得那几分显而易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