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冲突,哪里必然就有美国的身影。就在万斯刚和教皇会面,结果没想到,第二天教皇突然去世了。如果说教皇的去世更多的是寿终正寝,那当下印巴再次冲突就不一定了。
2025年全球第一场大仗,将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打响?几天前,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的一场枪击案,将印巴这对宿敌,再一次推到了战争的风口浪尖上。
因为就在万斯刚和莫迪会面还没有过一周时间,这边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开始剑拔弩张,印度更是直接打破了印巴两国签订的印度河河水条约,而当下巴基斯坦更是直接通告全国,关闭口岸,切断和印度的外贸,印巴危机要再次爆发了吗?美国这是又准备在中国家门口,挑起冲突和危机了吗?
危险逼近中国家门口?
欧洲在博弈,中东在对抗,而当下本以为世界的混乱已经够多了,结果没想到,战火再次烧到了中国家门口,印度和巴基斯坦要干起来了,全球冲突要开始集中爆发了?
就在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在,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的时候,没想到,作为中国邻居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却突然干起来了。而且不光是嘴上的博弈,更是直接达到了切断贸易,以及发生小规模冲突的地步。
而且此次冲突的爆发可谓是非常意外更是非常地迅速。其核心就在于,万斯刚和莫迪进行完会晤,结果没想到,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却爆发了恐怖袭击,而此次袭击更是直接挑动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神经。
因为在印度看来,此次袭击的背后肯定是巴基斯坦在支持,虽然当下的相关组织认领了,但是印度就是认定背后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则是极力地否认和自己没关。
但是有用吗?并没有用,因为接下来,印度就直接宣布了一件事,那就是印度直接暂停和巴基斯坦签订的印度河河水条约,而条件就是巴基斯坦永远的放弃对相关组织的支持。
而且这个事件的蹊跷在于,袭击发生在22日,而24日印度就做出制裁,可以说,这个调查结果速度快到让人怀疑,这还是曾经那个效率低下的印度吗?
而且这个河水共享条约对于巴基斯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克什米尔地区的河流影响着巴基斯坦近40%的农业灌溉需要印度河的河水,而同时更有近60%的水电供应也需要印度河的河水来满足。
而且近40%的灌溉以来,更是影响到了巴基斯坦近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可就成为了大问题。即使在前几次的印巴冲突中,印度都没有选择用断水来威胁,而此次印度却表现得非常强硬。
要知道,此前印巴爆发军事冲突的时候,印度尚且没有对巴断水,仅从这一点看,印度是有备而来,蓄意借助这场枪击案把事情搞大,制造印巴冲突乃至全面战争。
正如巴基斯坦防长所说,印度正在发动一场“低强度战争”,可能引爆全面战争。
据环球网最新消息,24日晚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控制线沿线爆发小规模交火。
那么莫迪为何不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要让局势升级呢?主要原因多半是转移国内矛盾。
受美国关税战影响,印度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远不如去年,日前印度央行副行长坦言,印度经济有下行风险。
一旦经济下行,印度的各种矛盾就会显现,这是最令莫迪头痛的事。
而此时一场对外战争,无疑是莫迪暂时掩盖国内矛盾的最好办法,正好玩一手顺水推舟,利用枪击案制造印巴冲突。
另外,莫迪需要一场对外战争,来塑造强势政府的形象,巩固他的执政基础。
去年大选莫迪虽然赢了,但是相比前两次,遥遥领先的优势不复存在,执政党所占的议会席位大幅下降,这敲响了警钟。
莫迪需要稳定执政根基,为接下来的执政道路扫清障碍,对外战争无疑见效最快。印巴关系再度恶化到现在这个地步,应该有2个原因。
首先,就是克什米尔这个印巴之间的老大难问题。
自2019年以来,莫迪政府就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了高压政策,逮捕社会活动人士和意见领袖,试图以此来强化对于印控克什米尔的控制力,新德里甚至已经在宣传其政策的有效性。
偏偏在此时,印控克什米尔发生一起造成26人死亡的袭击事件,自然会引起莫迪政府的激烈反应,并按照“惯例”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
而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巴基斯坦也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只能以强硬姿态对抗印方。
过去几年,印度、巴基斯坦军事实力不同程度地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双方都有了更强的底气。
其次,莫迪政府此次十分罕见地暂停执行了《印度河水条约》,印度河水资源可能会是此次双方的另一个主要矛盾点。
印度河水系共有6条河流从印度流入巴基斯坦,按照原本的条约,印度控制东部三条河流,巴基斯坦控制西部三条河流,印度有义务允许西部河流的水流入巴基斯坦。
【印方此次行动与印度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有关】
可由于河流水流量不同,整个印度河水系有约80%的水资源划归了巴基斯坦使用,剩余约20%归印度使用。
在条约最初签订时,这种划分还没有问题,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印度面临了国内河流水量匮乏问题,新德里早就盯上了印度河水系,想要修改条约。
去年9月,印度向巴基斯坦发出正式通知,要求重新评估该条约,巴方则要求印度谨守条约,将相关争议应放在作为管理与沟通管道的印度河常设委员会讨论,莫迪政府当时就威胁过要切断西部三条河流。
印度此前违反部分协议内容,在西部三条河流上游建立的几座川流式发电站,也让印方拥有了短期内切断下游水源供应的能力。
而巴基斯坦超过60%的农业灌溉需要依靠这三条河流,印方的行动事实上就是将下游数亿巴基斯坦民众的安危,作为逼迫伊斯兰堡让步的筹码。
很多人都记得,此前印度对我们在上游修建大坝等水利设施,表现的异常敏感。现在看来,莫迪政府是真的敢用这种手段来威胁邻国,所以才会这般推己及人,即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在所不惜。
在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河水资源博弈的双重作用下,最初那场并不复杂的恐袭事件,已然演变为了一场复合型危机。
两国的较量早已超越传统领土争端,升级为涉及生存资源与战略威慑的全面角力。
【如果印巴爆发空战,歼10CE极有可能参战】
印度以切断水源为筹码施压巴基斯坦,不仅将民生问题武器化,暴露出其通过“极限施压”重塑地区秩序的野心。
除此之外,莫迪让局势升级制造对巴冲突,或许也有练兵的打算。
自从莫迪上台以来,印度的军事扩张明显提速,而实战才是检验军队战斗力的唯一试金石。
或许在莫迪眼里,印巴军队战斗力拉开了很大距离,他需要一场战争,来看看国防建设有没有效果,顺道测试一下印军的抗压能力,尤其是面临中巴双线作战。
综合这几点看,在这场枪击案后,印度对巴基斯坦采取的敌对措施,并没有太多反制恐怖主义袭击的成分在里面,摆明了是想把事情闹大。
印度已经在酝酿对巴冲突,即便没有这场枪击案,也会找其他借口开战。
对中国来说,咱们要提防印巴局势升级,毕竟这是咱们的邻居,一旦演变成冲突,战争风险极有可能外溢到中印边境。
还有印度的反应,也给咱们提了一个醒,巴基斯坦不是印度唯一针对的目标,眼下中印边界冲突还没有完全化解,风险依旧存在。
无论如何,解放军对印度要多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