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开了。

通榆县包拉温都的杏花,向来是守时的。每年的4月中下旬,包拉温都的万亩野生杏树林“赶趟”似的相继开放。漫山遍野,香气四溢,仿佛一幅巨大的春意盎然的画卷正在这片黑土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迎着日出,踏入杏林,赏花之人如织。一丛丛、一树树、一片片杏花迎着微风肆意绽放,姹紫嫣红,仿若天边云霞,又似缥缈薄纱,绚烂夺目。微风吹过,婆娑的杏树轻轻摇曳,细碎的花瓣不时飘落,轻轻掠过脸颊,滑至鼻尖,带来一种如痴如醉的美妙感觉。


包拉温都杏树林位于通榆县城西南90公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境内,早在1986年,包拉温都杏树林就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27个旅游景点之一。2002年,这里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在东西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生长着一百多万株占地24435亩天然山杏树。仲春时节,杏花竞放;初夏时节,青杏满枝;秋霜浸染,杏叶似火;冬季树干裸露出晶莹闪亮的紫色身躯,这里便成了“紫色的山岗”,即蒙语译为“包拉温都”。


山杏树满身都是宝,它的根是根雕材料中的上品,山杏核可以加工杏仁罐头、杏仁油、杏脯、美容霜等。相传很多年前,一队人马路过此地。一阵狂风吹落了他们行囊里的杏核。第二年春天,漫山遍野冒出许多嫩芽,后来竟长成了这片杏林。老辈人说,这是老天赐给鹤乡人的厚礼。如今,每到杏林盛花期,仍有牧民骑着心爱的骏马在杏林里肆意驰骋,颇有当年将士征战沙场的风度与气概。


每年的四月,漫山遍野的杏花便竞相绽放,花香四溢,令人陶醉。在这片花的海洋中,少不了当地好客的蒙古族村民。热情的民族舞蹈、悠扬的马头琴、动人的草原歌曲以及传统的蒙古族长调交织成一曲曲美妙的乐章。游客们也身着盛装,与当地人一同欢歌起舞,尽情享受着这欢乐的花海之旅。


站在观赏台向下望,你会发现:这花海并非一色。先开的白中透粉,像是少女的脸颊;后开的粉里带红,宛如晚霞的碎片。偶有几株老树虬枝,虽未盛开,倒显得格外精神。杏花花瓣很小,五片凑成一朵,白色的花,黄色的蕊,羡煞旁人。


杏花的生命极为短暂,有“杏花七日”之说。通常,一朵杏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只需7天,整株杏树从开花到凋谢也不过10天左右,这便造就了杏花花开花落的独特景观。杏花的凋谢有些凄美,它并非慢慢枯萎凋零,往往是在几日热烈抱团盛放之后,便随一阵微风化作落英缤纷的“杏花雨”,宛如仙女散花一般翩然而去。


日头偏西,草坪上已铺满了一层厚厚的粉红花瓣,山坡上仿佛盖上了一床粉红色的柔软地毯。

(摄影:刘宇卓 邱馨锐 , 视频素材由通榆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剪辑:张磊 尹雪)

来源:彩练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